-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莫言研究论文索引
莫言研究论文索引
2004-06-28 11:11:26 原创 作者:青丝
莫言评论1=1录:
有追求才有特色——关于〈透明的红萝卜〉的对话,徐怀屮等,《屮国作家》,1985年 第2期
关于〈透明的红萝卜〉的思考,崔京生,《文汇报》,1985年7月29 H(《屮国作 家》,1985年第2期)
有追求才有特色,徐怀中,作品与争鸣,1985, 12
艺术追求与特色——读《透明的红萝卜》及其评论,蔡毅,作品与争鸣,1986, 1
拾遗录:现代小说中的意象——莫言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李陀,文学自由谈, 1986, 1
为了告别那个荒凉的世界——评莫言的《枯河》及其他,冯立三,北京文学,1986, 2
天马行空——莫言小说艺术评点,朱向前,小说评论,1986, 2
奇情异彩亦风流——莫言感觉层小说探析,张志忠,钟山,1986年第3期
莫言的感觉,晓华,汪政;谈《透明的红萝卜》的一点缺憾,张君恬;当代文坛,
1986, 4
动人的透明,迷人的诱惑——论《透明的红萝卜》的透明度和《冈底斯的诱惑》的诱惑 性,李勖,文学评论家,1986, 4
感觉和创造性想象——关于小篇小说《红高粱》的通信,莫言、罗强烈,小国青年报, 1986, 7, 18
小说领域里的稚拙美——《红高粱》印象,吴炫,文学报,1986, 7, 24
惊愕?恶心?沉思——“高粱”系列屮篇小说漫评,艾晓明,文论报,1986, 8, 30
赞赏与不赞赏都说——关于《红高粱》的话,李清泉,文艺报,1986, 8, 30
《红高粱》的结构艺术及其他,王力平,文汇报,1986, 10, 11
心灵底片的曝光——试析莫言作品的瞬间印象方式,林在勇,文学评论家,1986, 5
莫言和他的《红高粱》,陆文虎,文学自由谈,1986, 5莫言的小说模式及具意义初
探,贺绍俊、潘凯雄,文学评论家,1986, 5
感觉化的世界:莫言小说印象,朱壻青,批评家,1986, 5
被记忆缠绕的世界——莫言创作中的童年视角,程德培,《上海文学》,1986年第4 期,P80-85, 79 (人大复印资料:1986。5。187)
《红高粱》的意味与创造性,周政保,小说评论,1986, 6
血与火生发的外观——《红萝卜》《红高粱》管窥,北村,文学评论家,1986, 6
《莫言的意义》,李洁非、张陵,《读书》,1986年第6期,P80-86 (人大复印资料:
1986。 7。 151)
莫言和他的小说,朱玳青,博览群书,1986, 8
淹没在水中的红高粱——莫言印象,赵玫,北京文学,1986, 8
古老的形式,现代的意识——评莫言的新作《筑路》,支肃,文汇报,1986, 11, 19
论余占鳌,陈墨、王野,解放军文艺,1986, 12
深情于他那小小的“邮票”——莫言小说漫评,朱向前,《人民日报》,1986年12月
8日第七版(人大复印资料:1987年第1期,P187)
《莫言小说“写意”散论》,朱向前,《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4期,
《论莫言的艺术感觉》,张志忠,《文艺研究》,1986年第4期,P68-73o (人人复印 资料:1986, 8, 195)
《莫言小说“写意”散论》,朱向前,《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4期,卩12-19。
(1986, 8, 201)
《现实世界?感情世界?童话世界——评莫言的四部中篇小说》,钟木康,《当代作家 评论》,1986 年第 4 期,P20-25 (1986。8。209)
随意性与独创性——读莫言的《红高粱》,封秋昌;在美刃.Z间——读《红高粱》致立
三同志,蔡毅;作品与争鸣,1986, 10
祭奠的也应该是能复活的——读《红高粱》复蔡毅同志,冯立三,作品与争鸣,1986,
与莫言一席谈(上),陈薇、温金海,文艺报,1987, 1, 10
英雄的自我否定与超越——读《断手》,高今,文学评论家,1987, 1精神分析学与
《红高粱》的叔事结构,李洁非、张陵,北京文学,1987, 1
灵性激活丿力史——《红高粱》《灵旗》《第三只眼》纵横谈,雷达,上海文学,1987,
1
《评近年小说新潮屮的莫言——兼论当今“新潮小说”的某种趋优走向》,金汉,《浙 江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年第1期,P42-48 (1987, 1, 59)
丿力史的灵魂与灵魂的丿力史一论红高粱系列小说的艺术独创性,雷达,昆仑,1987, 1
深情于他那小小的“邮票”——莫言小说漫评,朱向前,人民日报,1986年12月8日 第七版(1987, I, 187)
《论莫言小说的得失》,陈清义,《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补版》,1987年第1期,
P68-73 (1987, 5, 145)
走向开放的革命战争丿力史文学,西南,小说评论,1987, 2
《想象的自由与描写的节制——关于莫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