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盯住试题的何时 ( 二)
发现古代遗物、遗存时,如果其本身没有直接的年代标志, 史学界往往根据其中某些重要特征, 参照已有的知识初步判断或 估计其产生的时间。 如发现一件没有确切纪年的文献, 假定其中 的内容、字体或排版、印刷、纸张等要素和已经确切知道的有关 历史知识完全吻合, 则可据此断定其产生的时间。 假定不是这种 情况,就只能根据其中的部分特征来推测, 甚至只能初步推测其 大致年代,做出比较粗略的判断。又如,发现一座古墓,其中只 有几枚唐朝的铜钱。 如果排除被盗过的可能, 就可据此判断它肯 定不是唐以前的墓葬, 或最早可能是唐朝的墓葬, 但尚不能确认 一定是唐朝的墓葬,因为这些铜钱完全有可能是后世的随葬品; 如果不能排除被盗过的可能, 情况就比较复杂, 因为这几枚铜钱 有可能是盗墓人的遗物。
这种断代思维的正确性取决于其逻辑前提必须确定无误。 以 上例来说,如果以该墓中有唐代铜钱来断定其一定是唐代的墓 葬,其前提就应当是“凡是内有唐代铜钱的墓葬就一定是唐人 墓”。显然,这是不成立的。
近年来,这种思维方式被作为一种能力目标引入了中学历史 课程,笔者非常赞同。因为这不仅有学术价值,而且即使在生活 中,这种思维方式也是有实用意义的。如古玩市场上,有人声称 甩卖一幅康熙年间的立轴,但买家发现其中的落款是民国的某 人,虽然不能确定其具体的产生时间, 但却可以断定其中必定有 诈,因为且不说它可能是假冒的,即使是真的,最早也只能是民 国的东西,应当按民国的收藏来估价。
将这类目标引入试题,在情理之中,但如果不小心,就会好 心办了坏事。
三、宽时窄判。 这是指试题只提供了比较粗略的只能作出某 种时间“区间”估计或者或然判断的信息, 却要求考生作出比较 精确的时间“点”的认定或实然判断的情况。
例 7:“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 杀我们同胞。小朋友 ! 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 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 一二八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答案:B
这道题考查的是根据已学的知识判断新材料产生之时间的 能力。由于被选项所列事件的时间距离较大, 所以记忆要求不高, 重在推理能力。
据查,试题的材料摘自“九一八事变”后的一首童谣, 试题 引用的是其中的第一段: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 胞,小朋友 ! 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兵,像强盗。偷我飞机和枪弹。抢我
洋钱和钞票,小朋友 ! 大家起来叫,不穿日本衣,不戴东洋帽。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兵,杀来了。爱国党人哭,军阀政客 笑。宣统做梦要复辟。学生急得八脚跳,小朋友 ! 不吃东洋鱼, 不玩东洋炮。
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要打倒。大家拿枪去。杀到他三 岛。所有日本人,统统都赶掉,强权暂有福,公理终有效。
谁说“善无善报,恶无恶报”,若是不报,时辰未到。小朋 友! 大家醒来吧,不要开玩笑。
据此,这道题的正确答案为 B 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但值得探 讨的是这种提问和推理方式。
“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什么,这是要求学生以 “果”断“因”。 然而,虽然因果关系在时间上必定是先因后果, 但“果”并非都只由一个“因”造成,多因一果是常见的事情。 须知,学生是在没有学过这首童谣的基础上来做判断的, 如何根 据“日本人……夺我东三省……”这一信息断定这首童谣的 “出现”一定仅仅是由于“九一八事变”呢 ?这个推理的大前提 只能是“凡涉及日本侵占我东三省内容的作品, 其出现一定是由 于九一八事变”。 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事实上由于其后的 重大事件,如试题选项所列的“一二八事变” “七七事变” “八 一三事变”都可能使新出现的童谣中追溯和提到“九一八事 变”的内容。所以,比较方便的修改方案是修改提问的要求,把 精确判断改为比较宽的时间区间的判断――在试题引文的最后 加上省略号, 使其符合试题所引的文字只是“这首童谣”的部分 内容这个基本事实, 并将提问修改为: “这首童谣最早当出现在 下列哪一重大事件之后 ?”或者“这首童谣不可能出现在下列哪 一重大事件之前 ?”两者相较,从提高试题的有效性看,前一个 方案可能较佳。因为一般而言,采用肯定的句式,有利于减少非 考查目标的障碍。
四、要求过细。这是指通过要求非常精细的时间记忆,增加 试题难度的情况。 从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看, 这种做法容易诱导不 少教师和学生“留恋”死记硬背,鼓励机械学习。
例 8: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 14 日,星期二,无事。” 然而,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日子。因为在那天
A 第三等级召开了国民会议
B 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C 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D 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