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讲课实录】黄河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讲课实录】黄河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学习品味诗歌语言;了解并运用朗读的技巧;有感情的朗读,能者背诵。 过程方法目标:反复诵读由浅入深;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赏析;辅以多媒体冲击视听,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励志发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朗读品味 难点: 激发情感 【教法】多媒体辅助法、演示法、点拨法 【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1.调查学情;2.准备ppt 学生:1.查阅背景资料;2.自读诗歌能者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本——最美汉字黄河出 1、解读“河”字 (1)黄河是汉字的发祥地。中国古代黄河的专用名称是“河”。ppt展示篆体字。 (2)学写篆体,解字释义。 ,水,川。,即“呵”,吆喝、呼唤。古人称临川唤船为“河”。 非舟船无以越渡的北方第一大川,是何等波澜壮阔!激流中的黄河号子,是何等悲壮豪迈!河滩上神秘的文字图腾,烙印成文明诗卷,澎湃在黄河的惊涛里,从远古唱响未来! 老师从中撷取浪花一朵,与同学们共享。 2、教师朗诵《黄河颂》(播放背景视频音乐)。一曲《黄河颂》,悠悠民族情。 3、ppt背景资料助读 4、投放目标 二、朗读品味——探幽九曲黄河魂 “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读而存在的。”——朱自清 (一)初读——读准读通,整体感知 1.字词助读(ppt) 2. ppt节奏提示。学生齐读。教师点评。 3、整体感知。 教师:初读,犹如遥望黄河落九天,惊鸿一瞥;品读,方能探幽黄河九曲回,把握情感。 (二)品读——读懂读好,熏染感情 1、问题引领品读 (1)诗人用哪些词语描写黄河的伟大形象?(精炼准确的用词)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铁的臂膀”?(生动形象的比喻) (3)如何朗读三个“啊!黄河”?(直抒胸臆的告白、反复) 合作探究——对话交流——师生评价 2、播放朗诵视频示范 3、 朗读擂台赛。 内容:颂黄河之伟大贡献。 形式:小组擂台赛。 评价:师生评委小组 奖励:《汪国真诗集》 教师:优胜小组有《汪国真诗集》优先读背权。下周阅读课,我们将举行一次“读诗会”,由该组同学为大家美读王国真的诗歌。 (三)美读——读真读美,释放感情 1、教师:朗读诗歌,字正腔圆是美,抑扬顿挫是美,情真意切更是美。面对壮丽的黄河,面对伟大的民族,我们岂能畏畏缩缩!来吧!激情诵读整首诗歌,释放我们炽烈的情感,表达我们坚定的信念! 2、激情朗诵(领读、轮读、齐读。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壮哉黄河!美哉少年! 三、拓展提高——澎湃黄河入海流 1、ppt黄河入海口图片。——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ppt篆书“海”字。师生练习书写。 解字释义:海,水之母。天然大池,以纳百川。而黄河不畏千难万险、勇往直前,正是为了实现回归大海的梦想。 2、教师自创诗歌。 (齐读)黄色梦想深蓝//母亲河流,是民族赤色的根源;广阔海疆,是中华碧蓝的梦想。黄色融进深蓝,是英雄命运的必然;封闭走向开放,是历史伟大的嬗变。保卫黄河!曾是抵御外侵的民族呐喊;守护海洋!更是发展壮大的时代呼唤。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实现河清海晏,彰显大国风范! 3、ppt展示中国竖版完整地图 播放《中国海军——走向深蓝》视频 4、励志壮语: (齐读)厉害了!我的祖国!军威雄壮,佑我四方!中国,今天我为你骄傲!国强则少年强,少年更强则国更强!民族精神,我们一定继承发扬!中国,明天你会为我自豪!(完成板书) 四、作业设计 必做:以“黄河” 为题准备“飞花令”的诗句 1、搜集材料,整理笔记。2、课代表设计活动方案。3、一周准备时间。 选作:观看纪录片《走向海洋》《征途,星辰大海》《撼天记》 附【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伟大坚强 发扬光大 设计意图:隶书,因形立意,且体正势圆,有厚重之质感,又切合“河”“海”蜿蜒奔流之动态,充分体现汉字之美。由“河”到“海”,呈现出黄河的自然流势,又与整节课的感情走向吻合。版面简洁,主题鲜明。 《黄河颂》学情分析 课前通过谈话、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了解学生对本诗内容的认知度整体不高。本班学生小学的时候学过歌曲《保卫黄河》,部分学生看过《黄河大合唱》的片段演出视频,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全面,也不够深刻。对此,教师提前两周时间,布置搜集与本诗相关的背景资料,观看视频,听乐曲歌曲,逐步积累认知,铺垫情感。 六年级的学生朴素的爱国感情比较容易被激发。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