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法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历法发展 所谓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 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中国古代 天文学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历法改革史。 纵观中国古代历法,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致说来包括推算 朔望、二十四节气、安置闰月以及日月食和行星位置的计算等。 当然,这些内容是随着天文学的发展逐步充实到历法中去的,而 且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如果再将这个“相当长的历史 阶段”细分的话,大致又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古历时期:汉武 帝太初元年以前所采用的历法;中法时期:从汉太初元年以后, 到清代初期改历为止。这期间制订历法者有七十余家,均有成文 载于二十四史的《历志》或《律历志》中。诸家历法虽多有改革, 但其原则却没有大的改变;中西合法时期:从清代期苏会传教士 汤若望上呈《新法历书》到辛亥革命为止;公历时期:辛亥革命 之后,于1912年孙中山先生宣布采用格里高历(即公历,又称 阳历),即进入了公历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采用公 历的同时,考虑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还颁发中国传统 的农历。 在我国,根据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已经有了历法,但不足为 凭。帝尧时代有粗疏历法的传说,可能还稍有根据,据成书于春 秋时代的典籍《尚书?尧典》所载,帝尧曾经组织了一批天文官 员到东、南、西、北四方去观测星象,用来编制历法、预报季节, 但有关历法的材料至今尚未发现。 成书年代不晚于春秋时代(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夏 小正》按12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了当月星象、气象、物候,以 及应该从事的农业和其他活动。例如,书中记载道: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 五月,参则见,初昏大火中。 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 七月,汉案户,初昏织女正东乡,斗柄悬在下则旦。 八月,辰则伏,参中则旦。 九月,内火,辰系于日。 十月,初昏南门见,织女正北乡则旦。 由《夏小正》给出的记述可以推知,夏代历法的基本轮廓是,将 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除二月、十一月、十二月之外,每月均以某 些显著星象的昏、旦中天,晨见、夕伏来表示节候,这虽然不能 算是科学的历法,但称它为物候历和天文历的结合体可以的,或 更确切地说,在观象授时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尚书?尧 典》中也记载了古人利用显著星象于黄昏出现在正南天空来预报 季节的方法,这就是著名的“四仲中星”,书中说:“日中星鸟, 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以殷仲秋;日短星昴, 以正仲冬。”推求可知,“四仲中星”至晚是商末周初时代的实际 天象,可见,至迟在商末周初人们利用星象预报季节已经有相当 把握了。 夏代已经有天干纪日法,即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 壬、癸十天干周而复始地记日,夏朝末代的几个帝王有胤甲、履 癸等名称就是佐证。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发展为干支 纪日,即将甲、乙、丙、丁……十天干和子、丑、寅、卯……十 二地支顺序配对,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干支,六 十日一周循环使用,在出土的商代武乙时的一块牛胛骨上面刻着 完整的六十天干地支,两个月共计60天,这也许就是当时的日 历。还发现,有一组胛骨卜辞记着两个月共计59天,这证明商 代已经有大、小月之分了,即大月30日,小月29日。另外,卜 辞中还有分一年为13个月的多次记载,这又证明商代已经用闰 月来调整节气和历法的关系了。从大量干支纪日的材料分析,学 者们对商代历法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商代使用干支纪日、数字记 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有闰月,亦有连 大月;闰月置于年终,称为十三月;季节和月份有较为固定的关 系。 周代在继承和发展商代观象授时成果的基础上,将制订历法的工 作推进了 一步。周代(大允是春秋中叶,即公元前600年左右) 已经发明了用土圭测日影来确定冬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长的日 子)和夏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的日子)等重要节气的方法, 这样再加上推算,就可以将回归年的长度定得更准确了。周代的 天文学家已经掌握了推算日月全朔的方法,并能够定出朔日,这 可以从反映周代乃至周代以前资料的《诗经》中得到证实,该书 的《小雅?十月之交》中记载到:“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 食之,……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朔 月”二字在我国典籍中这是首次出现,也是我国第一次明确地记 载日期(周幽王六年,即公元前776年)的一次日食。周代历法 的第三个进展是,到春秋末至战国时代,已经定出回归年长为 365日,并发现了 19年设置7个闰月的方法。在这些成果的基 础上,诞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科学历法一一四分历。在欧洲,罗 马人在公元前43年采用的儒略历中,也用365日这个数据,但 比我国晚了大约500年左右。19年7闰法,古代希腊人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