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曲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曲论研究的冋顾与展望 谭帆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是一个自成系统的理论批评体系。本世纪的古代戏曲理论批 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本文从纵横两个角度淸理本世纪以來的曲 论研究,梳理了曲论研究的发展丿力史、理论史硏究的基本模式和戏曲评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认为古代曲论研究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挖掘的研究领域,还有许多研究空白有待弥补,大量 的研究史料也尚在尘封之中,故曲论研究的前景非帘广阔,应加强断代与个案等基础研究, 并采用新的研究观念和视角把古代曲论研究引向深入。 关键词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冋顾展望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是一个白成系统、有着独特性质的理论批评体系。它发端于乐论 和诗论,同时又在古代戏曲艺术的制约下形成了有别于乐论和诗论的特殊思想内涵。这一脉 理论批评思想在中国古代延续了近千年的历史,至本世纪初趋于终结。在本世纪初,中国戏 曲理论批评就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开始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并一直延续至今。本文拟就 本世纪的戏曲理论批评研究从纵横两个视角作一清理,在这基础上对戏曲理论批评研究作出 一定的展望。111于本世纪曲论研究的丰富复杂,本文不拟对曲论研究史上的众多学术观点和 学术争鸣作详细介绍和评价,而主要是从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整体面貌上对古代曲论研究作出 简要的冋顾和粗浅的评析。 一、关于戏曲理论批评的研究历史 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的研究是从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的。在这八十余年的研 究历史中,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其开始到五十年代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 作是收集報理戏曲理论批评史料,并逐步进入研究状态。最早刊印的中国古代曲论资料是 1916年上海有止书局出版的《曲话》五卷,清梁廷楠撰。1917年,董康《读曲从刊》问世, 标志了古代戏曲理论批评研究的止式兴起,该书汇刻了钟嗣成《录鬼簿》、徐渭《南词叙录》、 魏良辅《曲律》、焦循《剧说》等7种古代戏曲论著。稍后,陈乃乾编印《曲苑》,1921年 初印收录14利-1925年的《重订曲苑》增至20利其中除梁辰鱼《江东白芒》属散曲集 之外,戏曲论著增加了 13种。在这期间,上海圣湖止音学会以“古书流通处”的名义在1922 年重排《曲苑》,收集12种,1926年第二版增至20种,1932年题名《增补曲苑》,又增为 26种,英中新增10种。1940年任中敏在大量书籍中辑录曲论、曲律、曲话、曲韵等著作 34种,编成《新曲苑》一书,戏曲论著的辑录和整理范围有了明显的扩大。一直到2959年, 中央戏曲研究院编辑出版了《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此书选录历代重耍的戏曲论著48 种,其中除26种已见上述诸书外,英余均为新增,乃至今最为完整的戏曲论著集成,至此, 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的研究有了一个基本的资料基础。在这期间,一些单本曲论的校注本 也陆续问I吐比较重要的有:吴梅校本吕天成《曲殆》(191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曹 聚仁校本周徳清《元人曲论X1926年上海梁溪图书馆出版)、马廉校本《录鬼簿新校注M1936 年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十卷1-5号)、黄裳校本《远山堂明曲品剧品校录》(1955年上海 出版公司)和傅惜华编校的《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1957年人民音乐出版社)等。六十 年代以来的戏曲理论批评研究便主耍是以这些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当然,中国古代戏曲理论 批评并不仅以专著的形式出现,它有大量的理论批评史料散见于戏曲作品的序跋、凡例、评 点以及笔记、札记和杂论之中,因而上述资料集成还不足以全面反映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批评 的面貌。 山于戏曲理论资料尚处于搜集報理阶段,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相对比较沉寂,其研究趋 向大致有:戏曲理论批评作为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方而开始进行研究,如方孝岳先生的《中 国文学批评》(1934年上海壯界书局)列《金圣叹论才子”李笠翁说明小说戏曲家的’‘赋 家之心”》,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1944年开明书丿占)则把“周徳清、徐渭、 懋循、沈徳符、吕天成、王骥徳、金圣叹、李渔”等的戏曲理论批评列为专章加以介绍。但 也许是传统文学观念的根深蒂固,视戏曲小说为小道的观念在研究者的研究心理上仍然占据 较重的地位,故在文学批评史领域屮,戏曲批评研究实际还没获得应有的至视,理论研究还 只是处在介绍阶段,而像郭绍虞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于元明戏曲批评几乎忽略不计, 仅在《尤侗与李渔》一节对李渔《闲情偶寄》稍有涉及。一些单本的理论研究著作和单篇研 究论文在此时期也不断问社,但研究的范围和对象颇为狭窄,如研究专著仅局限在《中原音 韵》研究,专著有任中敏《中原音韵作词十法疏证》(1924年中华书局)和赵荫堂《中原音 韵研究》(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单篇论文在李渔和金圣叹研究之外,仅有一些零星论 文问世,在这数十年中,有关李渔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