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七夕节食俗 七夕节是中国的女儿节、乞巧节,古代女孩最重视的节日。农历七月初七,古代的姑娘们一定会手捧彩线,乞求像天上的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因此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就是女孩子们用彩线穿上绣针,比谁的针线活做得好,同时摆上瓜果贡品,向织女星和牛郎星祈愿乞巧。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 七夕的应节食品 六、中秋节食俗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名仲秋节, 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一年分为四季, 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部分,听以中秋 也称“仲秋”。 中秋夜晚,皓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这一天当作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也称中秋节为团圆节。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了中秋之夜人们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人在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正是春华秋实,通过一年的辛勤劳动结出丰硕果实的季节,届时家家都要置办佳肴美酒,怀着丰收的喜悦,欢度佳节,从而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食风俗,包括:(1)吃田螺。(2)吃芋头。(3)饮桂花酒。 七、重阳节食俗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将九作为阳数,故而有“重阳”之称。 重阳佳节正值九月,秋菊飘香,螃蟹膏黄味美,是食蟹的大好季节。 吃糍粑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节的又一食俗,糍粑分为软甜、硬咸两种。 吃柿子也是重阳节的一大食俗。 八、腊月食俗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 祭灶是腊月中的一个大典。当日鞭炮极多,有“小年下”之称,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有“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之说。 民间有腊月歌形象地描绘了腊月的活动: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粥 第三节 人生礼仪食俗 一、诞生食俗 1.求子食俗 求子食俗包括:①向神求子。②送食求子。 ③送物求子。④答谢送子者。 2.保胎食俗 对于孕妇,古人是食养与胎教并重。 在催生食俗方面,习俗也很多。 3.出生食俗 (1)报生宴。(2)报丁祭。(3)贺当朝。(4)坐月子。 4.育婴食俗 (1)三朝。(2)满月。(3)百禄。(4)周岁。 二、婚礼食俗 婚姻大事应遵循四大原则:一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传宗接代是其根深蒂固的原则;二是同姓不通婚;三是门当户对;四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古代汉族婚配最根本的原则。 婚姻礼仪基本遵守周代六礼程序,即如下六个程序。 (1)纳采,就是说媒提亲。 (2)问名,就是问清生辰八字,请阴阳先生推算男女是否相合。 (3)纳吉,就是正式提亲。 (4)纳征,就是男方送上彩礼,表示男女正式订婚。 (5)请期,就是请阴阳先生推算好日子并确定为迎娶之日,口头或书面告诉并征得女方家里同意。 (6)亲迎,就是男方亲自迎娶新娘进门。 一般有三日的婚礼宴席,包括女方的送亲宴席、男方的婚宴、合卺、撒帐、闹房、拜茶水、新妇下厨、回门等。 四、丧葬食俗 丧葬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 清代以后,丧礼食俗逐渐简约。如今只有山西比较特别,丧葬礼俗吃斋、吃素。 三、寿宴食俗 寿文化是中国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祝寿习俗。 祝寿必设寿宴,若为寿宴,必有寿面一品,俗称“太平面”。 万寿宴是清朝帝王的寿诞宴。 第四节 少数民族食俗 少数民族食俗是分别流传于55个少数民族的特殊饮食习惯。民族饮食习俗是中华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国家,且分布较广,加之受历史、政治、宗教、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民族饮食习俗。 这些食俗相当复杂,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此,我们只概括介绍部分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借此说明各兄弟民族之间不断交流,共同发展,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饮食文化。 一、壮族食俗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是广西最早和最主要的开拓者。 壮族以农业为主,日习三至四餐,喜爱甜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徽蓝盾 YDZX-01型烟气系统操作手册.pdf VIP
- 宠物除臭剂项目立项报告.pptx VIP
- 2024年履行合同催告函(6篇).pdf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9).Star-CCM+后处理与可视化二次开发.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8).Star-CCM+物理模型与求解器二次开发.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7).Star-CCM+网格生成与优化二次开发.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6).Star-CCM+二次开发API基础.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5).Star-CCM+脚本编写与调试.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4).Star-CCM+二次开发环境搭建.docx VIP
- CFD软件:Star-CCM+ 二次开发_(3).Star-CCM+数据结构与对象模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