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略施“小计”,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深刻地指出: “让
学生每天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 能回答教师的问题一一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 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冷漠和 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 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 好奇心较重,在教学中应设法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平时 不注意的现象,从而倾心于科学探究。曾听到一位老师是这样教 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一课的:课前,老师先让学生观 察桌上的碘酒有何特点,当学生说出碘酒能消毒时, 老师让学生 用镊子夹取棉花蘸一点碘酒在手指上消消毒, 然后再去取桌上的
一片馒头观察,这时奇迹出现了:干净洁白的馒头变色了,手指 捏过的地方变成了深蓝色。接着教师抛出了问题:为什么会这 样?刚才好好的馒头突然变色了呢?引发学生思考: 刚才手上涂
了碘酒,又去拿馒头,是不是碘酒和馒头中的某个成分发生了反 应?此时教师揭示了课题: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学生就会 积极主动地探究下去,米饭中含有什么成分?这种成分和碘酒会 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后的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二、共同协商交流,明确探究目标
学生在没有明确研究目的之前的动手, 就是盲目的动手。探
究是儿童的一种本能,但是小学生的探究多是随兴所致, 计划性 不强。一项探究活动,究竟要探究什么?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 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探究?探究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这也是 教师要重点加以指导的。有时由于教师引导不到位, 加之小学生 的思维非常发散,提出了很多既无价值,又与探究活动无关的问 题,浪费了教学时间。因此,教师的引导要具有启发性、层次性 和目标性,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走向,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 维聚焦到要探究的问题上来。 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的不同, 导致提出的探究问题也会五花八门, 因此,师生要对提出的问题
进行筛选,把有价值、与探究活动紧密联系的问题挑选出来进行 研究,共同明确探究目标。例如教学《种子发芽实验》,应该让 学生明确:探究的是只改变一项条件的情况下 (其他条件不变), 种子能不能发芽?这其实是几组真正的对比实验,既然要“对 比”,就要强调其他条件的“公平”, 如研究种子的发芽是否需 要水,唯一不同的条件是水,一个盒子里有水,一个盒子里不放 水,而光照必须一样,温度必须一样,绿豆种子也必须一样…… 有经验的老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之前,会请几名学生(特别是基础 较差的学生)复述探究活动的目的和方法,这是很值得借鉴的。
三、引导自主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在实际探究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经 历、自主探究。“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 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像 科学家那样去探究”,也并不仅于形式或仅于定性分析,而是要 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并且要求对于每 一组选择的探究方案,学生都应弄清如何选择材料、如何控制实 验条件、如何进行正确操作、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等,从制定严密 的计划中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生的 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学生就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有什么 不同进行探讨。同学们纷纷提出: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口尝, 用眼睛看,用小刀切……有一小组同学友情提示: 对于陌生的不 能确定的东西不能用口尝。 于是大家确定放弃用口尝。 然后教师 提醒注意点,各组根据现有的科学方案, 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感 兴趣或有把握的方法,挑选实验器材,通过小组间或小组内的合 作参与进行探究实验,最后用文字、数据、图画等自己擅长的方 式表达探究结果。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 只有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失败、挫折和成功,学生的动手能力才 能得到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才会逐渐养成。在教学《马铃 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时,学生说出盐水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 我不动声色,按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自己在烧杯中加盐, 结果大 部分学生加了一勺盐, 马铃薯并没有浮起来。 这时学生的思维开 始活跃了:会不会原先的猜测有误,盐水并不能使马铃薯浮起 来?会不会是加的盐不够多,一定要达到一定量才能使它浮起 来?然后学生通过一勺一勺地加盐, 实验验证一定浓度的食盐水 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四、课后拓展延伸,留有探究余地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它研究的自然事物也是有限的, 不可能在 40 分钟的课堂内完成,必须在课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制图-形位公差培训讲义.pptx VIP
- 11.21 峥嵘岁月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 必修 音乐鉴赏.pptx VIP
- 08D8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室外布线.docx VIP
- 16MR204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图集.docx VIP
- 肿瘤的诊断课件.ppt VIP
- DB1309T122-2022《海水池塘对虾养殖技术规范》.docx VIP
- 110kV变电站防雷接地施工方案.doc VIP
-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解析汇总(卢飒第二版) 第1--11章.docx VIP
- —机械制图与形位公差 识图与公差.ppt VIP
- 十足股份鲜食认证测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