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积累基础知识,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及人物的描写方法。 2、品读梨花之美,领悟人物的精神美。 3、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学习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一)预习检查,正字音。 1.导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预习中要求识记的字词,齐读。 PPT出示字音: 撵( niǎn ) 驿路( yì ) 陡峭( dǒu ) 竹篾( miè ) 简陋( lòu ) 修葺( qì ) 恍惚( huǎng hū ) 麂( jǐ ) 2.反馈指导:正字音,齐读。 3.小结:强调易错字音。 (二)图片导入,切入主题。 导语:同学们,请欣赏梨花的图片。 1.出示任务:由梨花的图片你们想到了哪些关于梨花的诗句呢? 2.反馈指导: (1)学生浏览图片,回忆诗句。 (2)预设: 柳絮风轻,梨花细雨。——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总结过渡:在不同诗句中梨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彭荆风这篇小说的题目“驿路梨花”出自陆游诗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那么,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梨花”又有怎样的含义呢?请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 (1)老师板书题目:驿路梨花 彭荆风 (2)解释题目:“驿路梨花”出自南宋诗人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诗的最后两句是:“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课文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3)出示任务:学生带着疑问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出关键词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概括课文,一个故事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思考: A.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B.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C.按小茅屋修改、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 D.按“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顺序,复述故事情节。 E.比较两种记叙书序,思考讨论课文采用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学生活动:快速圈点勾画,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并列出表格。 2.反馈指导 (1)学生要明确事件发生的地点。 (2)要抓住文章的主旨思想。 (3)学生勾画出文中的时间点并列表。 (4)补充并完善课堂笔记。 提示: 一个故事:小说通过发生在袁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按小茅屋修改、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展示文中人物与小茅屋之间的故事。 课文记叙顺序的作用: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总结过渡: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课文采用的是倒叙。 三、细读课文,写法探究 (一)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1.出示任务: (1)思考: A.“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发生了几次误会,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 B.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2)学生勾画圈点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3)学生自主学习并简要概括。 2.反馈指导: (3)关键词句:“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主人家是谁?“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族小姑娘。”“她一定是梨花。”“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梨花呢?” 提示: 两次误会 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个悬念: 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三: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回答时,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引导学生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进行细致的品读赏析,感知“我”和老余的激动与疑惑,瑶族老人的善良与见到梨花姑娘的妹妹时的激动心情。 3.总结过渡:三个悬念、两次误会,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之后,全文便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二)追根溯源,寻找主人 1.出示任务: (1)思考:你认为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是瑶族老人吗?是梨花吗?是梨花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