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三、乙型脑炎病毒 1、什么是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 该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 2、流行病学 传染源及储存宿主? 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家禽 猪→蚊→猪的传播环节 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 传播媒介 三带喙库蚊、伊蚊、按蚊 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 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 3、乙型脑炎的预防 (1)传染源: 隔离病人到体温正常。 人畜分离,搞好卫生。 流行前对幼猪接种等。 (2)切断传播途径 灭蚊,三带喙库蚊是一种野生蚊种,主要孳生于稻田和其它浅地面积水中。成蚊活动范围较广(飞行活动半径约1-2.5km),在野外栖息,偏嗜畜血。因此,灭蚊时应根据三带喙库蚊的生态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结合农业生产,可采取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重点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等。 (3)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国际上主要使用的乙脑疫苗有两种,即日本的鼠脑提纯灭活疫苗和中国的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 疫苗注射的对象主要为流行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在流行前1个月开始,首次皮下注射,(6-12个月每次0.25mL,1-6岁每次0.5mL,7-15岁每次1mL,16岁以上每次2mL)间隔7-10天复种1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一次。预防接种后2-3周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能维持4-6个月。 十七、艾滋病 1、艾滋病(AIDS)是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简称,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2、HIV病毒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最终使免疫系统崩溃,使人体因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发病并死亡。 十四、艾滋病 3、HIV病毒分为两个类型 (1)HIV-1:发现早、致病力强,主要起源于中非,流行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的艾滋病患者主要都是由于HIV-1感染造成的 (2)HIV-2:分离出的时间较晚,与猴免疫系统病毒的同源性较高,其致病能力较弱,主要起源于西非,结构同HIV-1基本相同。 艾滋病人是指艾滋病毒抗体阳性,临床上出现条件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者。 艾滋病感染者是指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无症状或尚不能诊断为艾滋病病人者。 4、艾滋病的临床分期: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病有一个完整的自然过程,临床上将这个过程分为三期:窗口期、潜伏期、临床表现期。 人体感染HIV的最初几周中,病毒在体内繁殖很快,并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感染上HIV到相应抗体产生需要1-3个月的时间,平均约45天,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 窗口期血液HIV抗体检测为阴性。 窗口期 潜伏期 从感染HIV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无症状时期,称为“潜伏期”。 持续时间可短至数月,长至15年以上,平均为5-10年。 潜伏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可能与患者本身免疫功能、HIV病毒的种类、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人体感染HIV后的营养、健康状态等有关。 临床表现期 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 常见症状:低热、消瘦、乏力、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机会性感染:卡氏肺囊虫病、口腔及咽部霉菌感染、病毒性疱疹、结核病、乙型肝炎等; 恶性肿瘤: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 艾滋病难以治疗的原因: 1、HIV感染细胞后,在复制过程 中,HIV整合于细胞基因内,成为细胞的一部分,要想消灭病毒,必须杀灭被感染的人体细胞,这显然是困难的; 2、HIV进入人体后,同时感染中枢神经细胞,故药物需穿过血脑屏障,才能发挥作用; 3、晚期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大部被破坏,任何药物难于使其恢复。 石炭酸 剥离病毒粒子的蛋白质衣壳 吐温和去氧胆酸钠 破坏病毒的囊膜,但可保存病毒粒子原来的蛋白结构和抗原性。 SDS 剥离病毒粒子的蛋白质衣壳 使蛋白质降解为多肽 溶解病毒囊膜 NP-40 裂解病毒蛋白质 能够减轻病毒保存过程中其他理化学因子对病毒的损伤,从而保持病毒的感染性、抗原性等生物活性的物质。 甘油: 在50%的甘油盐水,病毒可存活达几十天、几个月至几年(牛瘟病毒例外)。 二甲基亚砜DMSO:减少冷冻过程中微小冰晶的形成 (2)保护剂 八、病毒的保存 病毒的短期保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