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读古代文学孙克强:试论云间派的词论及其在词论史上的地位.docxVIP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孙克强:试论云间派的词论及其在词论史上的地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家解读古代文学】孙克强:试论云间派的词论及其在词论史上的地位 云间词派是明末清初影响最大的词学流派。云间,即今上海市松江县的古称,清代属江苏松江府。明末,云间的文人较为活跃,作诗填词,结社唱和,对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侯方域《大寂子诗序》云:“彭孝廉与夏考功彝仲,陈黄门子龙、周太学立勋、徐孝廉孚远、李舍人雯互相唱和, 声施满天下,当时谓之云间六子。 ”陈子龙、李雯和宋征舆又 称“云间三子”。他们的诗风和论诗主张较为接近,因而被称 为“云间诗派”“,云间词派”之名也缘此而生。云间词派的成员, 除“三子”外还有宋征璧、夏完淳、钱芳标、宋存标、蒋平阶 等人。云间词派的词学主张以陈子龙为代表,宋征璧和蒋平 阶后来又有程度不同的补充发展。云间词派的词学主张以陈子龙为代表,宋征璧和蒋平阶后来又有程度不同的补充发展。云间词派是以同邑为基础,以相同或相近的词学主张和词风词貌为纽带的文学流派。云间词学在当时影响甚大,几乎笼 罩了整个词坛, 清初人彭孙遹曾说: “近人诗余,云间独盛。 ” (《金粟词话》)不仅当时的“西泠十子”和广陵词坛诸人都主要尊承云间之说,就连后来主盟词坛的陈维崧、朱彝尊在早 期也深受云间词学主张的影响, 有清一代三百年, 词风数变,而云间的影响却无时不有。近人龙榆生说:“词学衰于明代, 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序》 )可见云间派、陈子龙在词史上地位之 重要。 一、总结明词衰因,强调风骚之旨 作 为明末清初有成就的词学流派,云间派既为清初词坛开风气,又对有明一代的词的发展历史作了总结,其意在兴衰起弊。明代是词史上的中衰期,后人对此多有评骘。其实明人对此 已有认识。黄河清《续草堂诗余序》云:“诗工于唐,词盛于宋。至我明诗道振而词道缺。”徐君野亦云:“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古今词统》眉批)明词衰颓的原因 有很多, 而文人中以诗文为正统, 词为“卑体”、“小道”的观念则是主要原因之一。 囿于这种观念, 文坛大家往往不屑为词。如前七子的领袖李梦阳、何景明即是一例,明人钱允治说:“成弘以来,李、何辈出,又耻不屑为。”( 《国朝诗余序》 )明代词人中较有成就的仅刘基、杨慎、王世贞诸家。他们的 创作和理论在明代可称大家,但放置词史中考察却无突出之处。云间派陈子龙对明词的批评即主要针对刘、杨、王诸人 而发。陈子龙的批评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词人的 创作态度。《幽兰草词序》说: 明兴以来,才人辈出, 文宗两汉,诗俪开元,独斯小道,有惭宋辙,其最著者,为青田、新都、娄江。然诚意音体俱合,实无惊魂动魄之处;用修以学问为巧便,如明眸玉屑,纤眉积黛,只为累耳;元美取境似酌苏、柳间,然如凤凰桥下语,未免时坠吴歌。此 非才之不逮也。 钜手鸿笔, 既不经意; 荒才荡色, 时窃滥觞。且南北九宫既盛,而绮袖红牙,不复按度,其用既少,作者 自希,宜其鲜工也。 序中批评刘基(青田人,封诚意 伯)词平庸无奇,杨慎(新都人,字用修)词逞学为累,王 世贞(娄江人,字元美)词萎靡不振,并指出造成此弊的原因是“钜手鸿笔,既不经意;荒才荡色,时窃滥觞,”既缺乏 端正积极的创作思想和态度,作品立意不高。 陈子龙 对刘、杨、王的批评虽不免有简单化之嫌, 也并非言之无据。刘基、杨慎、王世贞在明代词坛一片荒芜之时, 能挺立特出,自有其贡献和地位。然而他们的词作及词学观念仍存在明显 的偏颇。如对词体风格的认识, 王世贞就仅取 《花间》一体,排斥其它。《艺苑卮言》云:“词须宛转绵丽,浅至儇俏,挟春月烟花于闺襜内奏之,一语之艳,令人魂绝;一字之工, 令人色飞, 乃为贵耳。 至于慷慨磊落, 纵横豪爽, 抑亦其次,不作可耳。 作则宁为大雅罪人, 勿儒冠而胡服也。 ”这种认识影响于他作词, 努力摹仿北宋诸词家, 王世贞的词竟也“杂之欧、晁、苏、黄几不能辨”(《国朝诗余序》 )。王世贞词规步欧、晃、苏、黄亦仅是取其貌而遗其真,失去了真切动人的 感情意蕴,无怪乎陈子龙批评其词:“取境似酌苏、柳间,然如凤凰桥下语,未免时坠吴歌。”由此看来,刘、杨、王为代表的明词颓靡不振,是与明人的词学观念,创作态度有关系 的,因而,陈子龙的批评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词的 立意谋篇。 陈子龙还从作品出发,具体分析了明不及 宋的四个方面,其《王介人诗余序》云: (宋人)所 造独工,非后世可及。盖以沉至之思,而出之浅近,使读之者,骤遇如在耳目之表,久诵而得沉永之趣,则用意难也。以嬛利之词,而制之实工练,使篇无累句,句无累字,圆润明密,言如贯珠,则铸调难也。其为体也纤弱,所谓明珠翠羽,尚嫌其重,何况龙鸾,必有鲜妍之姿,而不藉粉泽,则设色难也。其为境也婉媚,虽以警露取妍,实贵含蓄,有余不尽,时在低回唱叹之际,则命篇难也。唯宋人专力事之,篇什既多,触景皆会,天机所启

文档评论(0)

187****36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