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建筑思想的流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国建筑思想的流变 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将田园牧场搬上舞台,体育场中央大片的草场、自由自在的羊群着实震惊了全世界。艺术指导丹尼·博伊尔表示此举目的为展现“民族形象”,英国人的乡村情结可见一斑。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赞颂和自豪背后,是对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顽抗和批判。这使英国出现了独具特色的乡村与城市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反转关系。乡村是道德上高尚、感官上愉悦、精神上卓越,并且最符合英国审美哲学的,它被众多英国艺术评论家认为是本国对欧洲视觉艺术的最高贡献。艺术史学家克里斯托弗·伍德沃德认为,回溯历史就会发现哲学家、诗人和画家们的思想来源于乡村灵感。建筑历史学家尼古拉·佩夫斯纳也表示,如画式的处理手法是英国对欧洲建筑学的最大贡献,也是英国美学的最高成就之一。 如画式审美发起于英国18世纪,是为加强私家庄园的自然生趣与野趣的视觉之美。1811年,建筑师约翰·纳西将如画式的审美思想带入城市,在伦敦西北部的马里波恩公园的设计图上,灌木丛林里点缀别墅,居中围绕着国家英灵殿的圆形广场,右边是摄政王私人园林,左边为蛇形湖,湖边则是联排住宅......这项规划得到了皇室的极大青睐并立刻付诸实施。二战后,出现了对如画式复兴的建筑设计潮流。这主要源于两大社会与历史因素:一是民间对工业革命给英国地貌带来的影响日渐不满;二是战争给国家带来毁灭性破坏。这时期的英国规划由大型公共机构主导,例如大伦敦议会、伦敦郡议会等。所有建筑的规划方针用探寻新如画式概括,即试图将自然元素和特征引进都市,令重建后的家园在更加具有英国性的同时赋予社会民主性。和18世纪一样,20世纪的新如画式也具有修辞和实用美学两个层面。在修辞层面,它与本土视觉文化、场所感和民主政治传统密切相关;在实用美学层面,它契合对视觉趣味与多样性的追求,在已被现代化道路、房屋、工业和战争改变的地貌上顺势而为,在更广泛的公共区域重建活动中寻找英国人认同的“乡村国度”。 建筑规划师帕特里克·阿伯克龙比将新如画式理念付诸规划并实施,他参与在伦敦外围创造一条绿化带以限制城市扩张,鼓励介于城镇和乡村规模之间的新城镇化建设。他提出的乡村概念和模式被称为现代英国的文明符号,乡村式小规模社区强调绿地、坡顶、低层和视野。当然,这种乡村式的小规模社区并不是他首创,可以追溯到致力于运用传统建造技艺和当地材料改良建筑的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和工艺美术运动。此外,帕特里克·阿伯克龙比还融合了美国规划师克拉伦斯·阿瑟·佩里的“邻里单元”概念,用以在大型城市体量中构造高密度社区。邻里单元式的大都市在本质上是一组具有相互关系的乡村社区,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伦敦城市结构的精髓。丹麦规划师和社会学家Steen Eiler Rasmussen在其著作《伦敦:特别的城市》中将伦敦称作“一组小镇的集合”。 在建筑文化界,新如画式理念的重要推动力来自于著名建筑杂志《建筑评论》的编辑们。1944年刊登的关于城市景观艺术的文章中指出,如画式是英国国家的视觉形式,是一种英国纯种哲学。1949年,编辑戈登·卡伦提出“城镇景观”概念。在之后的10年,《建筑评论》围绕这个概念延续了对如画式的讨论。戈登·卡伦本人于1961撰写了同名著作《城镇景观》,再版时更名为《简明城镇景观》。如画式哲学的影响使20世纪初期欧洲大陆的现代主义运动并没有在英国得到大范围拥簇。当时,英国有两派现代主义建筑师阵营,分别为现代主义研究社(MARS)和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LAM)。自1947年起,MARS由《建筑评论》的编辑J·M·理查兹领导,他本人对如画式复兴的热衷令MARS从战前对现代建筑功能主义的关注逐渐转向对平民的关心,以及现代建筑美学。CLAM的主力艾莉森和彼得·史密森,则与他们的欧洲同伴组建了“第10次小组”,致力于重构社会转变与先锋建筑之间的联系,同时保持城市主义理念。 建筑革命工业 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从那时起各类机器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的造型和性能深深吸引了英国人,从孩童的拼装玩具、组合模型到成人的流行癖好、娱乐项目,处处体现出对它们的狂热,英国拥有将理性的工业技术引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传统。在建筑建造方面,代表作是皇家植物园、水晶宫和各个主要城市的火车站,如伦敦的列王十字区、利物浦街等。工程师欧文·威廉姆斯为日用化工和药品连锁店Boots设计的位于比斯顿的工厂,以冷峻的塑形和交接简明的玻璃作对比,将工业造型的优势展现无遗,被认为是后来高技派的先行者。 高技派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伦敦的两所建筑学校诞生,先是在摄政街理工学院,以杂志《多边形》为阵地;然后是伦敦建筑联盟学校,以杂志《建筑电讯》为阵地,此时距离第一座高技派建筑的诞生还有10年。这两所院校的一些学生运用现代材料,如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喷射混凝土、曲面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