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叶片真空灌注工艺维修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电叶片真空灌注工艺维修方案 真空灌注工艺适用于维修面积较大、层数较多、对产品外观有较大影响、关键部件出现的缺陷和影响合模粘接界面的区域等的结构维修或补偿维修。详细要求如下: 面积较大和层数较多的判断标准,原则上以质量检验接收标准中B1级及以上等级中相关规定的要求。 影响产品外观,主要指对产品的外形的平整度、翼型有较大影响,若采用其他工艺无法恢复原形的情况。 关键部件,通常指的是主梁、后缘梁以及叶根2m以内区域。 影响合模粘接区域,主要指的是蒙皮主梁上、后缘粘接区。 原则上,若待修缺陷满足以上其中一条要求,即可选择此工艺维修方案。 1.1工具/设备/灌注辅材 主要用工具/设备:圆盘角磨机、毛刷、剪刀、盒尺、真空泵、吸尘设备、红外测温枪、真空表。 主要用灌注辅材:钢丝螺旋管、吸胶毡、导流网、PVC角/Ω管、乘胶桶、PPR管、三通/阀门、脱模布、多孔膜、真空膜。 1.2维修流程 图2 真空灌注工艺维修流程 1.3主要流程工序 1.3.1打磨铺层(选其一) 打磨掉n层,铺放n+1层相应规格玻纤织物,第n+1层与第n层的纤维织物种类相同,纤维织物面积根据不合格区域面积和错层要求制定,纤维织物放置顺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按照错层铺设,最后一层须覆盖整个打磨面50mm,维修铺层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铺层示意图(由大到小顺序) 图4 铺层示意图(由小到大顺序) 1.3.2流道铺设 按维修方案中具体的辅材及流道布置指导说明铺设真空胶带、脱模布、多孔膜、吸胶毡导流网,包覆至少双层真空膜。在辅材铺放时,有以下几个原则可参考: 真空胶带铺设尽量远离最外侧纤维布层100mm以上。 (2)多孔膜原则上只铺放在有导流网铺放的区域下面,且终端超出导流网20-30mm,多孔膜搭接宽度≤20mm。 (3)吸胶毡作为导气通道,尽量铺设在流道对立面,不与布层接触,连接到抽气口上。布层与吸胶毡通道通过吸胶毡搭条连接,吸胶毡搭条间距约在0.5-1m,且分布均匀。 (4)导流网铺设,距离铺层四周约为100±20mm,若为后缘梁维修时,由于宽度所限,在弦长方向距离布层终点适当缩小间距,但最小间距需≥30mm。 (5)流道布置,在轴向方向,距离铺层起点和终点≥100mm,注胶口居中放置。在弦长方向原则上若需要维修区域宽度≤800mm,则选择从单边灌注,对立边抽气;若维修区域宽度>800mm,则选择居中铺放流道,在弦长方向,两边同时布置抽气通道。详见示意图4和5。 (6)脱模布覆盖整个维修区域,若为了不影响邻近区域的表面干净卫生,尽量在有胶液达到的区域,均覆盖上脱模布。 (7)布置真空抽气系统,抽气口原则上要均匀布置,且数量不少于2个,间距以1.5-3m为宜。可根据维修区域长度适当增加抽气口。若维修发生在距离模具边缘位置,也可以选择使用模具真空系统抽气。抽气口根据流道布置原则,单边灌注时选择对立边布置,中间灌注时,选择两边均匀布置抽气口。抽气管道连接到真空泵上,为减少抽气管道进胶返到真空泵内,几个抽气管道可以使用三通连接起来,形成单根抽气管道连接到真空泵上,详见示意图5和6。 图5 单边灌注抽气系统布置 图6 中间灌注抽气系统布置 1.3.3真空检验及灌注 至少布置双层真空膜,抽二包一,若一二真空均无法保住真空的情况下,确认由于粘接界面的特殊情况,可采取包覆第三真空膜,增大包真空面积。将真空度抽至40mbar以下(北京康庄地区换算为-0.092MPa),以保压15分钟真空降值≤50mbar(0.005MPa)为合格。 使用相同灌注树脂基体,树脂与固化剂配比合格,灌注至整个维修区域织物被环氧树脂完全浸润。关闭注胶管,保持真空泵一直处于抽气状态。常用树脂型号及配比详见下表5所示。 表5 典型灌注树脂体系配比表 厂家 树脂牌号 固化剂牌号 质量比(树脂:固化剂) 上纬 SW2511-1A SW2511-1BS 100:30±2 迈图 RIM135 RIMH137 100:30±2 RIM035C RIMH037 100:28±2 巴斯夫 ER5400 EC5440 100:28±1 ER5300 EC5310 100:20±2 亨斯迈 LY1564 XB3486 100:34±2 东汽 DQ200E DQ204H 100:32±2 1.3.4 固化 灌注树脂固化条件为70℃以上,保温5小时;并记录固化曲线(或填写固化记录),作为维修记录的一部分。 固化过程温度控制策略: 全自动时间-温度记录仪,如热电偶仪等设备; 要求固化过程中温度能实时显示或检测到如测温枪温度显示仪等设备; (3)固化开始时加热器设置温度不高于55℃,并且固化前期每隔15min记录一次维修区域表面温度,待树脂放热峰结束后调整加热器设置温度至要求值,每隔30min记录一次维修区域表面温度

文档评论(0)

我家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