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23*马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23*马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第23课《马说》新授课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是使初中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本课教学旨在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内合作探究,课外迁移思考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交流、学会思考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本课为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中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教学中,拟设计以下学习活动:   1、加强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强化朗读品悟,突出课文的朗读指导,以语气作为切入点,体会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愤懑不平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培养初步的文言文语感。   3、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章的写作主旨。 二、教材分析   《马说》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全文仅有178字。然而说理透彻。先提出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稍作解释后即进一步论证:一、能者多食。食马者不按照它日行千里的能力,而是依据喂养普通马的惯例来喂养千里马。千里马的温饱都成问题,何谈日行千里呢?二、食者少智。食马者不懂如何驱使、喂养、理解千里马,使得千里马不成其为千里马。   写人只需一句话,然而形象逼真。“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面对着千里马发出“天下没有千里马”的感慨,真正是目中无马,其自矜、自满、自大、自得、愚蠢不言而喻。   议论只用一设问,然而一针见血。“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正没有的是千里马吗?真正没有的是一双识得千里马的慧眼呀!   《马说》表面写千里马,然而话中有话。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通篇写马,实则写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文章对自己不着一字,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新课标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书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同时引发学生结合新时代进行思考,树立有益的人才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二十几篇的文言文,而且课外也接触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语感,而且也积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的用法。这篇短文可读性强,与前面的两篇文言散文相比,篇幅较为短小,字面意思也不算很深奥,学生理解大意应该不难。但是,如果不了解相关的创作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以他们初中生的生活阅历和理解能力,可能会难以完全理解文中韩愈所要表达的感情。基于此种情况,课前布置学生上网阅读相关的创作背景,学生提前自主感知文章大意,是很必要的,作为自读课文,课堂上以大家的共同交流和合作探究为基础,以朗读品味为切入点,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老师主要对课堂活动进行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在学生探究主旨、解决疑难需要帮助时,再稍作点拨即可,不必逐字逐句的讲解。 四、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单元第23课《马说》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的词义,归纳“其、以”的用法;了解作者韩愈的有关情况、本文写作背景及“说”的文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课中根据手中的资料自己翻译课文,分析课文的深层含义,准确把握韩愈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了解托物寓意、以马喻人的写法,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现实社会中既要重视老师、伯乐的作用,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坐等伯乐发现自己,而是努力学习真本领,积极推销自己,持之以恒,就能使才能得到发挥,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自己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尝试让学生自己翻译通解全文。2、引导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使学生了解作者韩愈怀才不遇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生对人才的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