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方名画看百年中国外销瓷代购潮.docxVIP

从西方名画看百年中国外销瓷代购潮.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西方名画看百年中国外销瓷代购潮 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是看着我朝民众陷入那汹涌的西方代购潮中时,遥想百年前,中国瓷器作为西方的奢侈品 被代购时的辉煌, 不禁慨叹! 随着十八世纪, 法国间谍“传教士殷弘绪”盗窃了中国的制瓷技术, 外加在法国利摩日和德国萨克森地区发现了高岭土,技术加土壤,再加上歪果仁不断 精进的制瓷技术的兴起,宣告了中国瓷器世界垄断地位的终结。现在, JingJinget FanFan 将带着亲萌,走进西方名画 中,看看西方世界对中国外销瓷的澎湃代购潮。作品: 《诸 神之宴》 作者:乔凡尼·贝利尼年份: 1514 年 尺寸: 170cm× 188 cm 馆藏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 是不是觉得眼熟?对了,初中历史书就出现过嘛,回忆下喽 ~说起中国瓷器入画的经典案例,贝利尼的《诸神之宴》是 一定绕不过去的。 当时的中国瓷器, 可是作为众神欢宴的“神 器”来入画的。贝利尼不仅是威尼斯画派的创立人和文艺复兴 的领路人 ,更是一名地道的威尼斯人。 中世纪后期的威尼斯是 西方世界的商业重镇,是东西方商品及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莎翁名著《威尼斯商人》也佐证了这一点。贝利尼画中出现 青花瓷,无疑是一种东西方贸易的信号。这幅画是贝利尼去 世前两年 1514 年完成的, 在贝利尼死后的第二年, 即 1517 年,葡萄牙航海家皮雷斯率领第一个葡萄牙使团来到广州, 开始了欧洲国家第一次与中国官方正式接触,使团的人据说 后来去了景德镇。所以,景德镇瓷器在葡萄牙人到达中国之 前,是怎样进入欧洲的这还是个未知数。到 16 世纪末期, 意大利已经用瓷器代替了豪华的金银器皿的地位,成为真正 的圣器。据瓷器专家朱龙华教授考证画中这三只瓷钵的形体、 风格、花纹,为明朝宣德成化年间之物 (但此说法亦有争议) 。 欧洲对陶瓷的狂热起源于荷兰。欧洲大规模输入瓷器,始于 1602 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据荷兰东印度公司档案记 录,1602~1657 年,订购中国瓷器达 300 万件,其中主要产品是景德镇瓷器, 1635 年后,欧洲人也像当年印度洋国家那样自带样模送到景德镇定制欧洲贵族用瓷,也就是所谓的“来样加工”。景德镇瓷器风靡欧洲,广泛影响欧洲国家的审美趣味和社会生活。作品: 《有船蛸杯的静物》作者:威 廉·卡尔夫(WillemKalf) 年份: 1660 年 尺寸: 79.4 × 67.3cm 馆藏处:卢加诺市赛森·波密萨藏画馆卡尔夫这幅静物画中的青花为典型的民窑青花瓷,纹饰特点以青花为主,呈现晚明风格,菱花形开光上贴塑八仙。中国瓷器,作为一种东方奢侈品在当时的荷兰静物画中非常流行。这与时尚达人们喜欢在朋友圈或 INS 上有意无意的晒大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看来卡尔夫很钟情画带有青花瓷的静物,画中的瓷器纹饰为博古花卉纹的圆腹罐,典型康熙民窑青花特征。十八世纪的 欧洲,在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交汇点, 兴起了一股“中国热”, 中国瓷器作为艺术品,无论是直接从中国进口还是欧洲人模 制,都受到极大的追捧。 作品: 《梳妆》  La toilette  作者: 弗朗索瓦·布歇  -francois boucher  年份:  1742  年 尺寸: 52.5 x 66.5 cm 馆藏处: 提森美术馆 ,马德里对, 就是那个画蓬皮杜夫人的布歇,他不仅擅画女人,也非常热衷中国艺术元素,除一些画作外,他还创作了中国生活系列版画。版画其实起到模板的作用,可用于挂毯,编织,瓷器画等其他图像装饰。因此他的一幅版画可以在多种载体上呈现,中式风格也随之广布法国。《梳妆》一画中出现了花鸟题材的屏风,典型的洛可可风格家具,当然还有镶了金边的中国瓷器(见梳妆台上烛台旁) ,还有冒着热气的中西合璧风格的青花茶具。这要从十八世纪外销瓷的二次装饰说起,加以装饰后的中国外销瓷与中国本土瓷器的风格颇为不同,但这些累以珠玉或补缀金银的二次装饰也不失为外销瓷的一大亮点,以其装饰目的分类可归结加固瓷器皿、丰富用途或贴近购买者的审美。 JingJing 认为,在这幅画中的外销瓷,一定是迎合了洛可可风格的审美。明清外销瓷的绝大部分,尤其是在乾隆以前,输往欧洲的外销瓷的销售对象是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商巨贾,到乾隆后期渐渐普及到欧洲中产阶级。因而,才有了画中这些中国瓷器。看到这幅不那么莫奈的莫奈静物画,画中亲切的青花瓷盘, 就不得不提到外销瓷中著名的“克拉克瓷”。什么是“克拉克瓷”?这是一种基于青花瓷的景德镇民窑 瓷器,自万历至清初,扩展到福建等地。因专供外销,其花 样器型专门为欧洲市场设计, 与中国内销瓷器多有不同。 “克 拉克”(Caraack )是葡萄牙语“船”的意思,因最初多由葡萄牙商船运输,荷兰人抢占海上通路后,不知瓷器之名,就用 葡萄牙语“商船”来命名。早在明代,中国产的克拉

文档评论(0)

183****14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