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课件(共120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ppt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复习课件(共120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原文再现】 【作家作品】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鲁、邹、宋、滕等国游说诸侯。 ★孟子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他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 孟子的思想:性本善 施仁政 行王道 民贵君轻 《孟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现存七篇,共二百六十章,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言行活动,《孟子》秉持了《论语》的“语录体”,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集中反映了孟子的言论和思想,包括政治、修身、教育以及经济等方面。呈现出孟子游说诸侯、与其他流派思想的争锋以及孟子对弟子的言传身教等内容,是研究儒家思想非常重要的典籍。不论是孟子简短的言行,还是孟子政治活动的简要记叙,抑或孟子言语中对思想观点的阐述,都包含了丰富的意义,值得认真阅读。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人民生活十分痛苦。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 【写作背景】 作者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作战条件的比较论证,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实行“仁政”的必要性。 【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天时”“地利”“人和”的概念,并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 【中心思想】 1、中心突出,论证严密。 文章开头指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 2、摆事实与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语句整齐、流畅、气势磅礴有说服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用顶针,突出人和的重要。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用排比强调防御一方地利条件优越。 【写作特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 【成语积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朗读节奏】 考点一:文学常识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现存7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后将《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 【考点梳理】 1.通假字 亲戚畔之 _______通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 “畔” “叛” 背叛 考点二:重要词句 2.古今异义 (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2)委而去之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古义: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K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