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特殊波与心律失常.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电图特殊波与 心律失常 概 述 心电图特殊波:除心脏正常除极、复极产生的PQRSTU波以外的其他波形。 包括:δ波、J波、Brugada波、ε波、λ波、QRS碎裂波等,出现在QRS波周围。 除极/复极波异常 Brugada波与Brugada综合征 J波与J波综合征 Epsilon波(ε)与右室发育不良 Lambda波(λ) Delta波(δ)与预激综合征 碎裂QRS波 Brugada波与Brugada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离子通道疾病。与SCN5A基因突变有关,可造成Na+通道功能改变或功能丧失,心外膜与心内膜复极离散度增大,产生2相折返,易引起室早、室速或室颤。 特征性心电图表现称为Brugada波。 心电图表现分3 型 (V1、2导联 ) 1型-穹 隆 型ST段 抬 高(A) 2型-马鞍型ST段抬高(B) 3型-混合型(低马鞍型) ST段 抬 高(C) 引自吴祥2013 范郑周-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 健康体检者 J 波与J波综合征 J 波最早在冻伤患者的心电图上被发现。 1953年Osborn对J 波进行过较详细的研究—Osborn波。 (以R波为主导联,QRS波终末) 多见于早期复极(早期复极综合征)。低体温、高钙血症、神经源性疾病、急性心肌缺血等。 J 波的发生机制: 心室除极不同步,部分心肌提前除极。 近年研究发现(1996年,严干新)有些J 波的发生源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离子通道异常,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J波综合征。 J波专题-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年5期 胡喜田-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年1期 无特殊病史者 M-18y,晕厥史 严干新2015 J波-U波-TdP Epsilon波 Epsilon(ε)波是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发育不良(ARVC)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 ARVC由Fontaine 等在1978 年首次提出,1995年 WHO/WHF命名。 ARVC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基因缺陷位于染色体1、3和14。早期常因活动而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猝死多见于年轻患者,死亡率高达20%。疾病发展到晚期,左心室也可受累,最终导致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 心电图特点: 出现在QRS波结束或ST段起始处,呈高频低振幅、持续几十毫秒的不规则小波,多表现为向上的小棘波。V1~V3导联最清楚,QRS波时间110ms。 采用Fontaine双极胸导联记录心电图,可提高Epsilon波检出率。 Fontaine导联:负极置于胸骨柄处、正极置于V4导联处。 Epsilon波 陈萱等,心电学杂志2 0 0 5年第2 4 卷第2 期 RAVC-常规心电图 RAVC-Holter Lambda波 Lambda(λ)波是心室除极末出现的、与J波类似的一个小波。 Potet等研究证实,SCN5A基因上 G752R 位点发生突变时, 可以引起 Ⅱ、Ⅲ、aVF 导联ST段的抬高和Lambda波。它的形成同样表明心肌复极离散度增大,易引发室性心律失常。 Lambda波 Lambda波并发室颤 Delta波与预激综合征 Delta(δ)波是心室预激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部分病例可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临床称为预激综合征。如果合并心房颤动,心室率过快者还可出现低血压、晕厥等危象。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