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线束布置规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整车线束布置规范 为提供整车线束布置方法和合格判定标准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宙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宙汽车工程研究院车身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编制: 校核: 审定: 批准: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规范编号 制龙/修订者 制定/修订日 期 批准 日期 整车线束布置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整车线束的布置原则以及降噪处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林Ml类汽车整车线束布置。 2、整车线束布置环境划分 2?1电线束布置区域按照干湿区划分,可分为:干区、湿区。 2.2电线束布置区域按照温度区划分,可分为:高温区、低温区。 2.3 —般整车线束布置区域呈复合特征,整车布置区域一般可分为:高温湿区、低 温干区、低温湿区等区域,如图1所示。 3、整车线束基本构成 3.1、车用线束组成 车用线束由接插件、电线、胶带、固定卡、线束保护套(如:护 线盒、橡胶波纹管等)等部件组成,线束包含一条主线束和多条分支线束, 成枝状分布,如图1所示。 ?■ ?■ 1 —接插件 2—固定卡 3—橡胶波纹管及堵盖 4—护线盒 5—电线 3.2、整车线束基本组成 AM A ! ■”和 htr 大灯 图3 整车主线束一般按照线束所处的位置,如发动机舱、驾驶舱、底盘、顶蓬、 车门、行李箱等位置将线束大致划分为: 线束分类 线束组成 车头线束 发动机舱线束、前灯线束.转向灯线束.发动机线束.喷油油轨线束.换档 机构线束.发动机接地线束、起动电机电源线线朿.蓄电池接地线线束、发 电机线束 车身线束 仪表台板线束.空调线束、安全气囊线束、地板线束、顶蓬线束 车尾线束 行李箱线朿、尾灯线束.倒车雷达线束 门线束 左前门线束、右前门线束、左后门线束、右后门线束.背门线束 4、整车线束布置要求 4.1、 整车线束布置外观要求 4.1.1、 机舱线束要尽量布置到看不到的地方,线束颜色尽量采用不显眼的颜色 并与周圉环境颜色融合。 1.2.机舱线束尽量成束布置(集合配线),在不能成束布置时,多线束走线 时尽量平行走线,线束间的间隙应均匀,尽量不走斜线,避免空中飞线。 车内线束必须有效隐藏,不能有任何可见线束。 4.2、 整车线束布置总体要求 1.线束布置对本体特征要求 序号 线束特征 布置要求 1 线束干线长度 =100mm,且为10的倍数 2 线束保护套长度 =100mm,且为10的倍数 3 线束支线长度 =30mm 4 线束接点与支点间距 =50mm 5 线束绝缘套长度 =20mm 6 线束弯曲半径 大于等于线束半径的1.5倍 线束布置一般要求 1.尽量避免线束通过法兰边、翻边、金属过孔或者尖锐物旁边,在无法避 免的情况下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2. 2.尽量避免线束与运动部件捆扎在一起布置,如无法避免时必须保留运动 余量,余量长度为:部件运动行程+20mm。 2. 3.线束在弯角处避免拉得过紧,应留有弯曲余量。 2. 4.线束尽量避免裸露在车外,如无法避免必须采用物理保护。 线束接插件布置要求 4.2.3.1、接插件应布置在易拆卸的位置。 3.2.接插件尽量布置在泥水或者沙石飞溅不到的地方,且尽量釆用水平布置 方式,避免垂直布置,以提高接插件防水效果。 3.3,接插件必须进行固定。 4?2?3?4、连接有相对运动的接插件线束余量为:运动行程+25mm,且将接插件旁的 线束有效进行固定,如下(图4): Siatonary StructureDoes Not Provide Strain Relief for ConnectorsMoving StructuroProvides Strain Relief for Connectors Siatonary Structure Does Not Provide Strain Relief for Connectors Moving Structuro Provides Strain Relief for Connectors 线束布置对温度的要求:机舱线束需布置在温度低于120°C的区域,其余线 束需布置在温度低于80°C的区域。线束布置需远离已知的高温高热区(如:排气 管,废气再循环管,和其他“热点”,温度大于300°F或149°C ),安全距离大 于 250mmc 线束布置对防水(整车防水区域及等级划分见附表1)的要求:线束或者 接插件尽量布置在低湿区,布在高湿区的线束或者接插件需做好防水处理。 线束布置接地要求 K地点远离污染源、腐蚀源、高温区、易潮湿区。 6. 2.接地点应尽量选择在车身大件上,要求车身接地件本身接地性良好,禁 止在车身支架和运动结构上接地(接地点布置及分配图如附件2)o 6. 3.接地间距要求: 序号 布置要求 1 干净电流与脏电流接地间距 100mm 2 干

文档评论(0)

raphaels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