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国瑞对麦积山石窟的历史贡献.docxVIP

论冯国瑞对麦积山石窟的历史贡献.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冯国瑞对麦积山石窟的历史贡献 一、冯国瑞与麦积山石窟 冯国瑞(1901~1963),字仲翔,别号麦积山樵,甘肃天水人。1921年,冯国瑞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后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深造,受业于梁启超、王国维等国学大师门下,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 冯国端在文学、历史、考古、训诂、书法、诗词等方面都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他是对甘肃的文明和文化史进行实地考察、考证、研究的第一人,为陇上“石窟走廊”的弘扬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开创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的先河。 冯国瑞先生曾六次上麦积山进行实地考察。1940年,他由重庆回故里和朋友整理地方文献,收集到不少关于麦积山的资料,由此产生实地考察之意。1941年,趁农历四月八庙会之际,冯国瑞邀请王鼎三、赵尧丞、胡楚白、张自振、冯国珍等人,第一次登上麦积山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采用“对证古本”的方法,寻找古迹,勘察地理环境,并对洞窟做了编号。他们被麦积山遍布山岩的石刻、摩崖造像这些艺术珍品所震撼,尤其是第一次发现麦积山散花楼窟顶的壁画和藻井,这在以前的古籍书中从未提及。由于太高不能近观,只得先抄录其他碑刻。受时间限制,冯国瑞一行不得不匆匆勘察之后,遗憾地离开。但是他从中获得了关于麦积山石窟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次考察是麦积山石窟自开窟以来第一次由专业人员对石窟文物进行的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科学考察,为麦积山石窟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后,冯国瑞大量翻阅群书,请张自振等人上山拓下许多碑刻拓片。怀着对故乡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无比热爱及真挚情感,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他便编著成《麦积山石窟志》一书,约2万余字,后由陈柳州先生缮写,陇南丛书编印社石印300册发行。这一消息不胫而走,随即《大公报》、《益世报》、《燕京学报》等先后作了专题报道,《说文月刊》第3卷第10期全文刊载,以至于个别书目以及外文译本都有介绍麦积山和此书的介绍,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也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关注,名流学士纷至沓来,麦积山石窟得到世人的重视,吸引了诸多学者与专家前来考察研究。从此被誉为“雕塑陈列馆”的麦积山石窟享誉海内外。 冯国瑞在书中对“民国九年天水天主教堂意国教士揭取去壁画多帧”一事表明了他无比的愤慨。同时,为了保护麦积山石窟艺术,还提出修建保存文物的博物馆“供世观览”的建议。后来他又给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邵力子、吴稚晖以及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等都去信、打报告;觐见国民党西北行辕主任朱绍良、甘肃省政府主席古正伦,提出自己对于保护和维修的意见,多方要求协助。国民党甘肃省政府迫于当时全国文化界抢救麦积山石窟的呼声,于1943年命令天水中学校长范沁勘察石窟、绘图,提出保管办法。 1944年2月,冯国瑞携同刘文炳教授再次赴麦积山石窟考察。这次考察主要完成石窟的编号(编字共122号,每号详注说明)及测绘工作(平面草图)。随后写成《调查麦积山石窟报告书》,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和保护方案,并呈报国民党甘肃省政府,表现出对麦积山文物无比执著的热爱之情。 为了规划修补栈道围栏工程,冯国瑞还多次游说当时的天水专员胡受谦,为争取保护资金,邀其于1946年10月同往山中,这是他第三次登上麦积山石窟。后由冯国瑞主持,历时两月之久,修补了东崖卧佛洞到牛儿堂的栈道工程,并修筑“麦积山馆”五楹,供考察研究者起居用。同时,请行署专员吴稚晖题写馆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艺并莫高窟,文传庾子山”对联一副。先生还于此时编辑有《麦积山石窟题记》、《麦积山石刻文录》等稿本,可惜现已荡然无存。 1947年2月,冯国瑞先生邀请天水县县长等人同去麦积山考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这是冯国瑞第四次登上麦积山石窟。并通过与僧人本善交谈,请来当地木匠文得权先生,“挟长板,架败栈间,递接而进,至穷处,引索攀援”,于此发现了麦积山北朝最大的洞窟。冯国瑞根据五代王仁裕《玉堂闲话》载“兹山西阁之万菩萨堂”,当时命名其为“碑洞”(现编133洞,俗称万佛洞)。并立即用庾子山《麦积崖铭》原韵作了序文,其文为《万佛洞铭》一篇,计划刻于石山中。同时为文得权先生书写中堂及对联各一副,其对联曰:“洞窟猿升山上下,莲花鱼戏叶西东。”对于文得权不畏艰险,在百仞悬崖上发现北朝洞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948年,在冯国瑞的多方倡议下,国民政府成立了天水麦积山石窟建修保管委员会。拟订对有重要史迹洞窟修补计划,内容涉及多处洞窟,如第3、4、5、28、30等窟(雕塑、壁画等)加固、寺院建筑维修和麦积山周边景观和相关佛教遗迹的治理等方面。结果因各种原因又未能实现。1949年8月,随着天水的解放,麦积山石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派遣专家团对石窟进行了全面的勘察与研究,先生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1952年,冯国瑞先生以甘肃省文物管理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