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地籍建设工程控制测量设计书.doc

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地籍建设工程控制测量设计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乡一体化现代化地籍建设工程控制测量设计书 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测量 1.1 平面控制的基础资料 本工程平面控制测量采用2002年国家测绘局第三测绘大队承担的某市市区D级GPS控制测量资料。 1.2 一、二级导线点的布设 2002年国测三队在某市市区所布测的D级GPS点满足下一级控制网的布设,不再布测等级GPS点,直接在此基础上布设一、二级导线点。拟采用以下41个D级GPS点作为一、二级导线的起算点: 南城镇:G098、G084、G049、G035; 当路:G090、G083、G082、G073、G074、G049; 新浦区:G092、G093、G018、G019、G094、G088、G089、G015; 猴嘴镇:G005、G004(方向点)、G006、G003(方向点)、2006(I某支2)、G078、G079、G047、G048、G104; 连云区:G050、G072、棺材山、G102、G069、G068、G101、G065、G064、G066、4051、G067、G100。 一级导线拟布设750点。 由于测区为分散的块状,相对独立,一级导线的布设应控制各作业区的测图范围,作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二级导线。 1.3选点、埋石及编号 一、二级导线点应选在展望良好,利于长久保存和便于发展下一级控制的地方。 一、二级导线点均设置永久性标志:一般情况下埋设标石,其规格为12cm(上面宽)×20cm(下底宽)×60cm(高);在水泥铺装路面上用冲击钻钻孔,注水泥沙浆, 嵌入10cm(长)×18mm(直径)螺杆作为标志(螺杆中央切割十字作为标志中心),点四周地表刻边长为20cm的方框;当遇沥青铺装路面时,应尽量考虑将点选在路边土质面上,埋设水泥标石,当无法避免时,可埋设螺杆标志。 2002年国测三队在某市各乡镇施测1:1000平面图时,已布测了231个一级导线点,未布设二级导线点。为了今后甲方使用成果方便,各作业区将布设的一级导线点接以前点号从Ⅰ250开始到…In,二级导线点号从Ⅱ1开始到…Ⅱn进行统一编定点号,不准重号,可以漏号,但同一作业区内的点号应连号,应在实地点位附近用红色油漆书写点号。 1.4观测 1.4.1用全站仪进行观测 一、二级导线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用中丝法以单向测定垂直角(与距离观测须同向,用于改平),距离单向观测。边长应进行仪器常数和气象改正。 一、二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附(闭)合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全长相对 闭合差 水平角测回数DJ2 垂直角测回数DJ2 距离测回数Ⅱ级 测距中误差(mm) 方位角 闭合差 (″) 一级 3.6 300 ≤±5 ≤1/14000 2 3 2 ≤±15 ≤±10 二级 2.4 200 ≤±8 ≤1/10000 1 3 2 ≤±15 ±16 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外业观测使用PC-E500计算机或全站仪电子手簿进行记录,各项观测限差按要求预置于计算机或全站仪内。 1.4.2用GPS接收机观测 用GPS接收机进行一、二级导线外业数据采集,一般采用快速静态模式,观测时间不少于15分钟,可分别组成网形,每个网中的坐标起算点不少于2个。 1.5平差计算:一、二级导线使用经鉴定的测量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1.6点之记 一、二级导线点均需现场制作点之记,点之记的式样见附录3,略图中应表示不少于2条栓距(距离量至厘米),概略位置栏内的X、Y坐标注记到整米即可。 二、图根控制测量 2.1在GPS点、一、二级导线点的基础上布设图根导线点;整个测区图根控制全部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图根导线的附(闭)合次数不超过两次。 2.2图根点密度应满足界址点及地籍要素的测绘,点位的选定须有利于测图。图根点一般采用木桩或铆钉、十字刻痕(铺装地面上)作为标志,应尽可能地利用旧点点位。 2.3图根点的编号以整个测区流水编号,即1、2、3、…n进行编号,须注意各作业区点号的衔接,可以少数漏号,但绝对不允许重号。 2.4当永久性控制点的数量不能满足《细则》要求时,尽量在一级图根点上增设永久性控制点,其要求为:每幅1:500、1:1000、1:2000地籍图分别不少于3个、6个、9个;增设的永久性控制点须保证与另一永久性控制点通视。图幅不满幅时可根据面积大小视情况而定,至少应埋设互相通视的二个点,图幅面积小于1/4幅时可不设永久性控制点。 2.5图根导线用全站仪(精度不低于测角5″级、测边Ⅱ级)进行观测,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依据4.1.7): 比例尺 等级 附合导线长度(m) 平均边长(m) 导线相对闭合差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