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产量及穗部相关性状QTL定位概要.doc

小麦籽粒产量及穗部相关性状QTL定位概要.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67 作物学报 第3卷 5 异,没 有检测 到 上位 与环境 的互 作 效应 。上 位效应 总的贡献 率是 1.9 27 %。 可能与 R t 基 因有关 , 也可能 与光周期 e aD 的一 h8 p. 因 多效有 关 ,或 者二 者 的共 同作 用 ,有待 于进 一步 研究证明。 籽粒粒径的4个加性QT,于3L位 A、3 B、6 A和7D染色体,可分别解释粒径变异的1 2 .%、763%、1 .0.4 3%和63%(3和图2,G6的遗 8 .5 表 )q dA 传贡献 率最大 , 可解 释 1.0 38 %的表型 变异 。4个 位 点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根源于花培3号,这与花培3 号具有较大的 粒径相对应。没有检 测 ̄D性与环境 _IHI的互作效应。对控制籽 粒粒径 的上位 Q L 3 T ,位于染 色体2一D、67和67表4,可分别 解 释 D7 B.A D一D( ) 41 %、54 %和 53 %的表 型变 异,没 有 检 测到上 .0.3.7位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上位效应总的贡献 率 是 1 .0% 9 5 位于 4 A染 色体 上 的 q 4 GY A是 一 个微 效 基 因, 与 aG l.g一A 点位置邻近,并在相同的位置 yda t 【位 】 检测 到控制 总小穗数 和可育小 穗数 的 Q L Ma T , 等 在 4 染 色体相 同的位置定 位 了穗 长和可育小 穗数 A 的 Q L K ma等 I在相 近的 位置检 测到控制穗 长和 T ,u r 6 总小穗数的QT。位于5染色体区 段 X mc 1一 L D w 25 Xg m6 d 3上的 q 5 位点,可解 释籽粒产量 变异 的 GYD 1 . %,该位 点与 已经报道 的籽粒产量相 关 Q L均 03 2 T 不 相 同, 5 在 D染色体 相 同的区段,同时 检测到控制 穗粒数、总小 穗数 、小穗 着生 密度 和可育小 穗数 的 3 讨 论 本研究应用 鉴于混 合线 性模型 的 Q L e w r 】 T N t ok — 2 [] . 1软件 ,既可分 析加 性 效应 ,又可分 析上位 效应 , 00 可提供更 多 的信 息 。除穗 长外,其他 7个性状 均检 测到 非等 位基 因之 间 的上位 效应 效应 ,因此 进行 分 QL T ,遗传效应值 分别 为 1.7 1 %、1 .3 6 38 %、1 . % 22 6 和 1 . %,为 主效 Q L位 点,并且遗传 效应方 向相 022T同,增效等位 基因根源于豫麦5,可用于分子标记 7 协助选 择 。 此外,在 5 D染色体 上还定位 了 1 控制 个 穗长 的 Q L位点,位 于 X a 19 一 cd T b r 0 7X f8区间,与 c a 1 Cb5 . ] 位 置相 距 较 远 ,可 能 是 控制 穗 长 s. S 一D 的 C t 的 2个不 同的 Q L位 点 。在 7 T A染 色体上控 制总 小 子标记协助育种和聚合育种时,须同时考虑对这 必些QTL有影 响的其他 位点 的作 用 。 穗数 的 q 7 ( 贡献率 为 11 %) Ma 7 sA 遗传.2与等【定位 J 的 O p . b7 S nn l A位置靠近( a一 遗传 贡献率为 1 . %) 22 ,但 031QT. L定位结果的一致性剖析 本研究定位的小麦籽粒产量及穗部有关性状的 QL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T,有些QL位点位于相同 T或相像的位置。于2位D染色体上的 q 2 GYDa对籽粒 产量 的遗传 贡献率最 大,可解释 1. %的表型变 异, 40 7 并在 3个环境 中稳定表 达,可用 于分子标记 协助选 遗传 贡献 率差 异 较大 ,有待 于进 一步 探讨 两位 点是 否为 7 A染色体 上控制 总小穗 数 的 同一 Q L位点 。 T 在3 B染 色体上控 制千粒重 的 q g 3 ( T w B 遗传 贡献 率为 33 %) Hun . 6 与 ag等l定位 的 O g .F一B遗传 贡献 2 r wCC ( 3 率 为 37 %) 置邻近,均 为微效 Q L位点 。 于6 . 0 位 T 位 A 择 ,该 位 点 与 N rs a 0ty等 ㈣ 检 测 到 的 aa i mo r mh h Q . u2 ( Hd s一D 遗传 贡献率 为 1 .%) Hun k 22 和 a g等l 】 l检 6 测 到的 QY . k2 .( 传贡献 率为 1.%) 比, l i 一D J遗 dp 1 5 相 遗 传 效应值 略大 ,它们 可能是 2 染 色体 上控制籽粒 D 产 量的 同一个 QT L位点 。 6n r 3 B re 等[对小麦 的 穗长、1 穗 粒数 、穗 粒重 和千 粒

文档评论(0)

zdq14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