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教学课件设计.ppt

高中历史_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教学课件设计.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讲评课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脚踏实地,誓不放弃! 环节一:阅卷情况分析(3分钟) 选择题满分60分,共有11名同学获得满分。分别是:赵淑荷、孔令格、高慧敏、张旭融、亓春晓、杜心悦、吴燕京、孟祥君、王兴涛、李长志、王宁。 另外,有14名同学获得55分。非选择题获得32分以上的同学有18名。全卷最高分96分,分别是:赵淑荷、亓春晓、杜心悦。 环节二:选择题讲评(12分钟) 1——5: B B B D B 6——10: D D A B B 11——12:A C 正答率较低:5、10题 第5题: 错因分析:①对理学实质理解不透;②对题干要求把握不准。 解题分析:“理”或“天理”是朱熹思想的核心,不是其思想实质。“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由此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构建起理学的世界观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故,该题应该选B。 第5题补救训练: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时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拓展”。这是 A.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 B.朱熹在讲解“格物致知” C.陆九渊在讲解“心即理也” D.王守仁在阐发“致良知” 答案:B “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目的在于融会贯通而明“理”,并非是对客观规律和真理的探索。与“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相区别。 第10题: 错因分析:①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审题仓促,思维定式作怪;②对题干文言文材料信息把握不准。 解题分析:由“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可知A正确;由“柔木刻之”可知应为雕版印刷;由“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可知C正确;由杭州、蜀、福建等地名信息可知印书中心多居南方,说明南方文化繁荣,文化市场需求较大。故,该题应该选B。 第10题补救训练:黄宗羲说:帝王们“用一人焉,则疑其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 B.监察制度有利于加强集权 C.通过人事变革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D.黄宗羲借以抨击君主专制 答案:B 环节三:非选择题讲评(15分钟) 题号 爬黑板者 修改者 对应小组 13(1) 杜心悦 张鹏飞 一组 二组 13(2) 孔令格 翟一淑 三组 四组 13(3) 李润宇 阴冬惠 五组 六组 修改完对应题目的同学,立即修改其它题目! 13(1) 现象: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2分) 原因:1.董仲舒更新儒学体系,提出“新儒学”(2分);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3.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县学传播儒学。(2分) 存在问题:第3个知识点大部分同学没有答出来,说明大家对材料信息还缺乏整体判断能力。 13(2) 问题: 1.辛亥革命及自由平等观念推动了风俗习惯的改变;(2分) 2.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2分)。 13(3) 看法: 1.当今祭孔有利于弘扬传统儒家文化,继承优良的国民素质(2分); 2.有利于向其他国家宣扬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增进了解,共建和谐世界(2分)。 存在问题:很多同学没有区分我国、世界两个角度回答。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