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经》看辩证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道德经》看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王玥【摘要】老子, 中国哲学真正的开创者, 以其辩证法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而这也成为了我国先秦辩证法的思想史上影响最广泛的三大流派之一。可以说,从某些角度看,《道德经》全书就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完美诠释。本文旨在分析老子辩证法思想产生的背景(或者说历史渊源) ,从《道德经》的文本入手阐述辩证法的内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和其思想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辩证法 时代背景 内容 发展 现代性解读 “辩证法”一词原出自希腊语“ dialego ”,原意是指一种谈话的技巧,通过在辩论或者论战中揭露对方言辞中的矛盾之处从而取胜的方式。 后来,词义经过不断发展演化,就变成我们今天所说的“辩证法” 。其实,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对这个词的含义一直未下定论, 但当这个概念传入中国后, 尤其是经过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的发展与诠释, 它的内涵逐步清晰起来。 现在, 人们普遍认为所谓的“辩证法”其实就是关于事物变化的哲学学说,它的根本观点就是认为,任何 事物都非静止, 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因此, 我们必须采取一个发展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万物。 一、老子“辩证法”思想的背景 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必然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互相影响所 催生的产物,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不例外。 我们可以从经济、 政治和个人三个角度来剖析其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由于铁制品的大量使用,耕作技术的升级等因素,农 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经济的社会中, 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此外,人们逐步摆脱了传统的生产模式, 开始尝试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方式, 种种迹象都表明社会的繁荣, 都意味着传统 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动摇。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们的思想也由此而日趋活跃, 这也为老子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次,从政治上看, 老子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荡的时代, 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矛盾和失范的状态, 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动。 由于经济的繁荣, 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大地削弱,诸侯开始自立为王,割据争霸的局面已渐趋明显。 老子本来是周王朝的史官, 负责管理周王朝及各个诸侯国的典籍, 老子在为官期间,就已经广泛地阅读各家经典,脑海中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政治的混乱无序恰好为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合适的时机。 老子见周王朝日益衰微, 便辞官而去意在退隐。 在退隐之后, 他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真实的社会,体察社会民情,了解民间疾苦,也正因如此,辩证法才有了坚实的 实践基础。 总而言之, 老子的辩证法是当时社会政治变革的思想产物, 同时,这种先进的辩证思想又与经济的繁荣和老子个人的勤苦积累密切联系。 二、《道德经》中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 寥寥 5000 言的《道德经》,却蕴含老子毕生对辩证法的思考。在读完《道德经》后,我认为全书中所体现的辩证法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分类也许略显粗糙,但这却是个人最直观深刻的感悟。 首先,在全书开篇,老子就提出了辩证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并将其概括为“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 。 我 们 知道,在老子的心中, “道”是万物的本源,也是哲学的最高境界,时间万事万 物的产生都离不开道的作用, “道”可以生出“一” ,“一”产生之后也绝不是固守停止,而是继续生出“二” 、“三”、“万物”。此外,这句话也充分揭示了辩证法思想的核心, 也即任何完整统一的事物都应该分为两个部分, 并用矛盾对立的观点去看待这两个部分, 比如万物都是“阴”和“阳”调和的产物。 正是在“道” 的理论指导下,老子进而演化出一系列关于辩证法的观点。 其次,辩证法还体现在对于矛盾普遍性的认识。 老子认为, 矛盾是普遍存在 的,事物是相反相成的。因此,在《道德经》一书中,我们随处可见对立状态词组的出现,比如,在第二章中,老子写道: “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一口气用了六组对立词,这不仅在 语句上营造出一种强烈的、 不容置疑的态势, 更是深刻地表现出老子对矛盾普遍性的洞见。类似的对立词数不胜数, 如,正反、静躁、强弱、刚柔、荣辱、祸福、得失、智愚、巧拙、察察闷闷等等。此外,老子对这一系列的矛盾概念的并非只 是简单列举, 而是在不同程度、 不同层次上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对立关系。 联系到当时的社会环境, 老子能对矛盾的普遍性有如此深刻精辟的论述, 实在是很不简单。 第三,老子不仅认为矛盾是普遍的, 更进一步认为, 矛盾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并且这种转化就如矛盾本身一样普遍, 而这也是辩证法思想的进一步深入。在《道德经》中有论述称:“

文档评论(0)

文档查询,农业合作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土默特左旗农特农机经销部
IP属地广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21MA0R6LAH4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