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寄 生 虫 病
(parasitosis); 寄生虫病:是由于感染寄生虫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寄生虫通过一定的途径(经口、皮肤、媒介、接触、胎盘等)进入宿主并在宿主体内寄生。;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感染寄生虫后是??发病?取决于:
1、寄生虫的感染力、致病力、数量和发育阶段等。
2、宿主的生理条件、营养状况及抵抗力等。;寄生虫的致病机制:
1、阻塞和挤压;
2、通过机械和化学作用破坏
宿主器官结构;
3、掠夺营养;
4、过敏反应和免疫复合物的
损伤作用。; 由于各种寄生虫侵入人体的途径、寄生部位以及致病机制不同,因而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但其基本病理变化均为炎症性病变。;寄生虫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1、当地有传染源
(患者、带虫者和寄生宿主)
2、有适宜于传播流行的途径
(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3、易感宿主; 寄生虫的生存和繁殖需要自然环境和生物因素。
这决定了寄生虫病的分布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等特点。; 寄生虫病的传播流行还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流行病学资料证实,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因素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虫种类繁多,为寄生虫病高发区。
据记载我国有229种寄生虫可以感染人体。;我国寄生虫病感染的现状:
1、传统寄生虫病疫情复燃的危险性不可忽视。
2、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和发病人数迅速增加。
3、一些罕见的机会致病原虫病、旅游者疾病、宠物热等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等时有发生。;第一节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涉及三种血吸虫,其中:
日本血吸虫:分布在亚洲的中国、日本、
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埃及血吸虫:分布在非洲及西亚地区。
曼氏血吸虫:分布在中南美洲、中东和
非洲。;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的历史悠久。
考古研究发现,在西汉古尸体内发现有典型的血吸虫卵,说明早在2300多年前我国即有血吸虫病存在。; 我国长江沿岸及以南的12省、市和自治区,包括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福建、云南、四川、广东、广西和上海均有血吸虫病。; 解放初期,我国血吸虫病患者人数达一千多万。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毛泽东诗词《送瘟神》其一节选; 经过多年的有效防治,我国的血吸虫病已得到有效控制。; 但近年来,由于生物、自然、社会经济、人口流动、政策保障等因素变化较大,一些地方出现血吸虫病疫情扩散蔓延的趋势。
政府及专业人士高度关注。;病因:日本血吸虫
感染途径:
皮肤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疫水。;日本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水; 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
一个是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称为终宿主,许多种哺乳动物都可成为血吸虫的终宿主;
另一个是被幼虫寄生的钉螺,称中间宿主,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基 本 病 变;;;;;;;;;;;;;;;;;;;;;;;;;;;;;;;;;;;;;;;;;;;;;;;;;第二节 阿米巴病(amoebiasis); 阿米巴原虫也可经血流迁移或直接侵袭其它器官。
溶组织内阿米巴,又叫痢疾阿米巴,引起阿米巴痢疾(虫痢)和阿米巴病。;
该病全球分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尤其是不发达国家或地区。
每年全球有数万人死于阿米巴病,其重要性仅次于疟疾和血吸虫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生活史包括包囊和滋养体两个时期:
包囊期 传染阶段
滋养体 致病阶段;基本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 ; 随宿主粪便排出的包囊→随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进入消化道→回肠末端或结肠→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包囊内虫体脱囊而出→经分裂发展成为滋养体→定居于结肠粘膜皱褶或肠腺隐窝处,以摄取细菌及食物残渣为生→不断进行分裂繁殖→伺机侵入肠壁引起病变。
大部分情况下,肠腔内滋养体随结肠内容物逐渐下移,由于肠腔内环境改变,逐步形成包囊,混于粪便中排出。 ;感染阶段:包囊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消化道
寄生部位:结直肠
致病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VIP
- 部分常用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经验数值.doc
- 中南大学网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doc VIP
-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含详解.docx VIP
- 抖音爸爸博主“新父职”的数字实践研究_.pdf VIP
- 演示文稿青春期生长发育.ppt VIP
- 2023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九年级(下)开学物理试卷.docx VIP
- 保健品营销策划.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