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 声 - 1 什么是相声 ? 相声,曲艺形式之一,用 诙谐的说话,尖酸、讥讽 的嘲弄,以达到惹人“大 笑捧腹”而娱人的目的。 它最早形式是由“俳优” 这种杂戏派生出来的。在 这些笑料中,艺人们往往 寄托了对统治者的嘲弄和 鞭挞。 - 2 相声的起源 ?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一般认为于 清咸丰、同治年间 形成。 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 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 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 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 主要用北 京话讲 ,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 “方言相声”。 - 3 相声的演变 ? 相声一词,古作 像生 ,原指 摹拟别人 的言行 ,后发展成为象声。象声又称 隔壁象声, 明朝 即已盛行。相声起源 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 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 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 口技 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 变为相声。 - 4 林嗣环 -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 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 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 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 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 5 相声的分类 - 6 相声的分类 ? ? ? ? ? ? ? ? 相声按演员人数分可分为: ●单口相声:马三立《逗你玩》、《偏方》 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 书,但更多注重笑料。 郭德纲《济公传》、《丑娘娘》 ●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 2 人 ,一捧一逗 马志明、黄族民《报菜名》 ●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 2 人以上 《扒马褂》、《五官争功》 等等 - 7 相声的分类 ? 按内容功能分类,可分为: ? ●讽刺型相声:可以讽刺自己或者别人,如侯宝林的 《 夜行记 》(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姜昆的《如此 照相》(讽刺文革时期的社会现象) ? ●歌颂型相声:主要在中国大陆,通常要配合政府的 方针、政策。如马季的《新〈桃花源记〉》(歌颂社会主 义新农村)、 侯耀文 的《 京九演义 》(歌颂京九铁路的建 设者)。 ? ●娱乐型相声:《说方言》、《爱情歌曲》之类 - 8 相关知识 - 9 ? 说学逗唱 ? 曲艺术语。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说”是 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学”是 模仿 各种鸟兽叫 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逗”是互 相抓哏逗笑;“唱”相声的本工唱是指太平歌词。由于某 些关系,过去电视上表演的相声都把所有的歌唱类归于唱 中,这是不对的。只要太平歌词是唱,其他的都为学。相 声中,常有偏重运用其中一、二种手段的节目,比如《改 行》、《戏剧与方言》偏重于“学”和“唱”,《八扇 屏》、《春灯谜》以“说、逗”为主。演员也往往以其善 于运用某一些手段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 10 ? 包袱 ? 曲艺术语。指相声、 独脚戏 、 山东快书 等曲 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 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 将笑料称为“包袱”。“包袱”一词是个形象化 的比喻词,它实际上指的是相声中喜剧性矛盾酝 酿、发展的一个过程。 - 11 相声道具 - 12 常用道具 ● 醒木:来自评书,经常在长篇单口相声中也会用到。 ●折扇:在表演过程中可以虚拟为其他物品:刀枪棍棒 ( 《大保镖》 ) 、笔(《杨乃武写状》)、鼓槌(《口吐 莲花》)等。 ●手绢:可以在化妆时作为道具使用,比如《学四省》 《武松打虎》《捉放曹》 ●桌子,传统相声中常用的道具。表演对口相声时为逗 哏站在桌外,捧哏站在桌子里边。表演柳活时则以桌 子区分前后台和上下场门。 ●御子:唱太平歌词时伴奏的乐器,一般是两个竹板。 - 13 ? 术语 ? ? ? ? ? ? ? ? 出令人发笑的效果,代指为负责逗哏的演员 ●捧哏: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包袱:相声中的笑料 ●柳活: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 ●腿子活: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为表演戏剧,带点小化妆, 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的段子。 ●贯口(活):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 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 武怕《大保镖》”。 ●怯口活(怯口):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如:豆腐堂会、 山西家信等。 - 14 ●现挂(砸挂,抓哏):现场抓紧取题材引起笑声 ● 逗哏:“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逗哏即逗 天 津 相 声 名 家 - 15 相声泰斗 --- 马三立 ? 马三立 ( 1914.10.1 ~ 2003.2.11 ),相声大师, 马德禄 之子。回 族,甘肃省永昌县人。曾任 中国曲艺家协会 顾问、 天津市曲艺家 协会 名誉主席等职。是五、六、七、九届天津市政协委员。亦是 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擅使“ 贯口 ”和 文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