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的时代”诞生的“人学”
摘要: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全世界对两次大战巨大 灾难的反思,形成了维护人权、弘扬人道精神的共识。苏联 国内政治趋于开明,苏共中央提出“一切为了人”的党纲, 社会趋向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由此,苏霍姆林斯基做出社 会进入“人的时代”的基本判断,并在教育实践探索中形成 了自己的“人学”即教育哲学,主要观点有:人具有自然、 社会和精神属性,人性具有向善与尚美倾向,人的潜能无穷 无尽;教育是“生产人” ,“教育学是人学” ;学生应是“有 权感到自豪的人” ;教师应成为杰出的“人学家” ;学校应成 为“复杂的人道主义实验室” ;“人生育人,而劳动则把人造 就成真正的人” ;等等。
关键词:人的时代;人学;教育哲学;苏霍姆林斯基
中图分类号: G5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9094 (2018)04A-0003-05
教育哲学的功能在于设计人的发展的蓝图并提出依据。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 ,就是他提出并实施的 培养人的人性依据、总体构思和行动纲领,亦即他的教育哲 学纲要。
、“人的时代” :对时代特征的本质把握
任何教育哲学都离不开它的时代背景。苏霍姆林斯基参 加的卫国战争胜利结束后,全世界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巨大灾 难痛定思痛,形成了维护人权、弘扬人道精神的共识。 1945 年,反法西斯同盟国发起成立联合国,相继通过《世界人权 宣言》和《儿童权利宣言》 ,宣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 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目的在 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人类 有责任给儿童以必须给予的最好待遇,使其能在健康、自由 与尊严的条件下,得到身体、心智、道德、精神和社会等方 面的发展。在苏联国内,卫国战争期间“一切为了前线”的 口号,逐步演变成“一切为了人” 。1953 年斯大林逝世后, 苏联当局开始挣脱某些教条与专制束缚,努力营造民主气氛。 1961 年,苏共将“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人的幸福”作为党 的纲领性目标。面对这些深刻变化,苏霍姆林斯基将自己所 处时代概括为“人的时代” 。他几次指出: “人们时刻听到, 今天是数学时代、电子学时代、宇宙时代。这些话都不错, 但它并没有反映出我们时代发生的各种事物的全部实质。世 界正进入人的时代,这才是最主要的。 ” [1]
“人的时代”的判断形成于苏联战后恢复和发展的辉煌 时期,其源头则可追溯到战前苏霍姆林斯基对苏联人民社会 地位变化的感受。作为一名农民之子、农奴之孙,他深切体 会到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人民群众真正成了社会的主人,以
主人翁姿态投入自由劳动, 社会涌现出的众多劳动英雄, “就
在我们中间,就在千百万‘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当中” [2] 。 在人际关系上,旧时代的主仆关系正在变成主体间分工协作 关系,人与人开始走向平等、 互信、互助、互利和相互尊重。 在文化上,苏联政府花大气力普及了中等教育,使千百万工 人农民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我国人民的文化修养得到了 空前的提高。 人的精神世界充满了新的思想、 感情和情绪。 ” [3]他特别注意到: 社会主义制度废除了生 ?a 资料私有制, 解 放了社会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 “消除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工作正在每日每时地进行着” [4] ;
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电气化、自动化生产设备趋向普及, 劳动者极大地减轻了体力劳动负担,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时 间,得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形成新的精神需求。苏霍姆 林斯基发现自己身边不少公民,利用闲暇时间力求全面发挥 自己的一切才能。他相信: “在这些人品格中已经有了未来 人的不少特征。在工人和农庄庄员中,这样的人目前不占大 多数,但是未来正是属于这样的人。 ”[5] 他将眼光聚焦于 “未 来的人”。
二、对人的本性和潜能的哲学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 持从人与世界的全面关系中考察人,形成了关于人性的基本 观点。
人的自然、社会和精神属性
苏霍姆林斯基坚信, “人曾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 [6]
人在原始时期,不懂得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它们所表现出来 的力量,只能在体力的必然王国里挣扎前行。经过漫长的艰 难困苦的生存斗争,人类的智慧逐步丰富起来, “这颗小生 命变成了世界和他自身命运的主宰” [7] ,成为衡量万物的尺 度。他将人的大脑视为自然界中最娇嫩、最精细和最敏感的 物质。他写道: “婴儿降世时就带着数十亿能对环境作出精 细反应并能一一在一定条件下一一发挥思维功能的细胞。这 些细胞构成他的意识的物质基础。 ”[8] “在每一个心理上健 康的孩子的头脑中,已为创造性才能得到广泛的发展奠定了 可能性。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 基,使每一个人能成为创造者。 ”[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