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针对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
江苏省阜宁中学姜有荣
來源:2009年上半年《试题与研究》
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无论是对文言实词的专项考查,还是对文句的翻译、文意的理 解,都涉及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辐射面广,赋分值大,失谋率也较其他知识能力点 要高。究其错因,归纳起來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
一、 不辨古今。
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校,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词义完全相 同,一类是完全不同,一类是既有联系,乂有区别。高考重点考杳的是第三类。这一类实 词,从词义的古今变化来看,又可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 名称说法改变等五种情况。所谓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 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如2008年高考四 川卷第8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
“完”在古汉语中有“保全”之意,如“完名全节”;而在现代汉语中,“完”有“完 结、灭亡”之意,如“完蛋” “完了 ”等。所以,A项就犯了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 的错误,止确的解释应为“保全”。
二、 不知通假。
对古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所通之字去解释, 而仍按原字去解释,这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笫5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止确的一项是()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振作.
该句中的“振”是“赈”的通假字,意思是“救济”。如“散家粮以振穷饿”(《后汉 书?赵典传》)。成语有“振民育徳”。A项就是因为不懂得它是通假字,未能按所通Z 字“赈”去解释,而仍按“振”的字而义去解释,因而造成了理解的错误。
三、不明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同、形容词、乞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童动用法,名词川 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 型解释诃义,而按字面意思巴接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谋。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第 13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冇的考生误将于是速归之”翻译为于是赶快回家”。其实,该句中的“归”是词类 活用,属动词的使动用法,应解释为“使,,,,回家”,中学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卒 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一句中的“归”也是这种用法。如果考生在翻译“归”时,不明 白这一词类活用现象,就会导致翻译的错误。
四、不分单双。
在文言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就是两个连用的单咅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 一个双音词相同。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和 “方”是两个单音词连用,释义时应分别解释为“土地”和“方圆”;如果把它们误作现 代汉语的一个名词“地方”,句子就解释不通,释义也必然错误。再如2008年高考北京 卷第6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禅,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该项中的“欺负”是两个单音词“欺”和“负”的连用,应该分别解释为“欺诈”和
“背弃”;而A项却把它们误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欺负”,这就导致了理解的错 误。
近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全口制普通高级中学 语文教学人纲》耍求高屮生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就多达120个,而且每一个实词还有诸多 的义项,考半要完全掌握已非易事,更何况迁移和运用?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词义的 推断方法,对广大考生准确而快捷地解答高考文言文实诃考查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现将 文言实词词义的常用推断方法撮举如下:
1、形训推断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其形旁和义符为我们 破译文言实词的词义捉供了冇益的帮助。如2008年四川卷第8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F?确的一项是()
D、居一年,入觐,卒于京 觐:拜见?
“觐”这一实词较为生僻,仅在髙中语文读本《谭嗣同》一文中出现过一次:“至七 月,乃扶病入觐。”“觐”读jin,为右形左声的形声字,根据其形旁“见”的含义,加 Z “觐”的对象是“皇上”,可以推断出D项“拜见”的鏗义是正确的。
再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第9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汗交颐不少休颐:脸颊.2
该句屮的“颐”是一?个右形左声的形声字,形旁为“页”,自然跟“人头”相关,解释 为“脸颊”(“汗交颐”意为“汗水流满了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