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和我是好哥们儿”
记小提琴家柴亮
记小提琴家柴亮
柴亮
哲人说,音乐使人智慧,音乐使人愉快,据此推断,音 乐家就应该是最智慧而愉快的人了。小提琴家柴亮,正可以 支持这个结论。
37 岁的柴亮,是成熟、亲切而不耍“酷”的帅哥,是潇洒 自在而不拘谨的绅士。采访他的时候,他的聪慧、快乐,使 人如沐春风。
在国外好比出去打工 近年来,不少在海外取得极大成功的中国音乐家陆续回 到祖国大陆, 2003 年夏从美国纽约回到母校中央音乐学院 任教的柴亮,便是较早的“海归”音乐家之一。“可能因为我出 国比较晚, 已经 23 岁了,每年我都要回国待上两三个星期, 在国外好像是去打工。 ”柴亮的眼睛格外明亮, 他用手指在太 阳穴做一个“挖”的动作,“根是在这儿。”
柴亮在世界小提琴演奏舞台上有着大师的风度。他是海 外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与许多著名乐团合作过。回 国前,他任教于世界上最富盛名的音乐教育殿堂——美国朱 丽亚音乐学院,并且多年担任人称“现代小提琴教母”的多罗
茜?迪蕾的助教,还在纽约大学教授小提琴
怎么就忽然“狠心”扔下了在美国奋斗 12 年得来的赫赫 声名和物质基础,回来了?柴亮用“大势所趋”一言以蔽之,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实在是太‘红火 了!”
回国来他也没有什么不习惯的。有时候,上午刚刚打完 球,穿着棉 T 恤衫、运动鞋的柴亮,会在中午时分,开着从 美国带回来的宝马,听着美国女歌手诺拉?琼斯的民谣,去京 西住宅几公里外一条不太宽的马路上吃午饭:他心目中世界 上最好吃的东西——马兰拉面。他还得意地告诉记者,他的 故乡沈阳音乐人才辈出,不但“盛产”古典音乐家,流行歌手 更多。他觉得最亲的是小学同学和老师,他母亲的电脑坏了 就交给他的小学同学去修……
能回母校感到自豪 现在,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柴亮一共有 12 个 学生,从音乐学院附中的中学生到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生,他 每周上课两个半天。
柴亮曾经在音乐学院附中和本部接受过 8 年教育,师从 过林耀基等名师。他曾感言:如果说中央音乐学院的小提琴 教育是世界第二, 那么没有哪个学校敢称第一。 他说,“我回 来之后,还有一些世界级的音乐人才回到学校,我敢说:我 们所有人都为能够回母校任教而自豪。”
柴亮出生于音乐之家,父母亲都是沈阳音乐学院的教授。 近水楼台,柴亮具有得天独厚的音乐天赋和家庭濡染。他不 讳言自己在音乐方面一直走的都是一条坦途,自己的成就从 来不是“苦”出来的、被老师家长逼出来的。“好像我从小和老 师、家长的关系就是很平等的。”他充满温馨和怀念地讲起已 故的迪蕾大师常常让他最后一个上辅导课,结束后还要一起 喝咖啡。
现在,柴亮和学生们也很平等, “我主要对他们进行正
面教育,科学地给他们设定近期的、远期的目标,让他们看 到达标的可能性以及自己的距离, 然后再去努力。”柴亮认为,
这个听起来有点西化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我很喜欢当老师,
能够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真是太好了!”
“现在的孩子条件太优越了,家长什么都替他们弄妥当, 然后告诉他们:好了,你专心学音乐吧。但我还是希望他们 能像我小时候那样天天玩。”柴亮始终忘不了自己无限快乐的 童年、少年时代。他甚至告诉记者,从小老师就总在他的耳 朵边念叨:你再努力、再用功一点吧,凭你的聪明就是第一 名了!但他几乎没有“遵命”过。只有一次:刚到中央音乐学 院附中的时候,感觉自己真的不如别人,他“刻苦”了一年, 但没有觉得苦,反而觉得是一种蕴涵着极大快感的、对音乐 的“上瘾”,然后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是第一名。
音乐之外还有生活
热爱生活的柴亮,觉得生活对他特别厚爱,似乎只需付 出七八分的努力,生活就会给予他十分的回报。他就在音乐 之外好好生活。他是“有子万事足”的幸福的父亲,说起刚一 岁多的儿子,柴亮觉得“看着他, 什么都不想干了, 也什么都 不用干了”;他满意自己已经 16 年的婚姻,当年的同学中, 只有自己和夫人郭庆恩爱如初。
此时,还远远未到中年的柴亮,把曾经的喧嚣、火爆掩 在身后,有种繁华落尽的平静和真淳。他说,他把现在的自 己定位为艺术家而不是演奏家。他曾经是成功的演奏家:在 经纪人的安排下,欧美各地飞来飞去,站在世界顶级音乐厅 的聚光灯下,拿 6000 美元一场的出场费,观众欢呼雀跃, 女孩子们为他发狂,然后再是飞来飞去……“在这个周而复始 的怪圈里,演奏家好像吸毒上瘾了一样,几天不上台就忍受 不了,自己变成了一架机器。”在国外的最后几年里, 他对此 已经有所警觉,并感到厌倦。
现在,他是真正的艺术家,他远离这个怪圈,只听从自 己内心召唤,不为名利,只为追求音乐的更高境界、人生的 更高境界而生存。归根到底,音乐凭什么打动人?柴亮说: “是艺术功力和修养。”他现在希望音乐“简单”,“必须知道得 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