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壕吏》知识点总结
一、《石壕吏》选自《杜诗详注》 ,作者是 唐代诗人 杜甫 。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
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期间,其诗多涉笔社会动乱、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
民,人品崇高,诗艺精深,被奉为“诗圣”。其代表作有“三吏”指的是: 《石壕吏》、 《新安吏》、 《潼
关吏 》 三别 : 《新婚别 》、《老迈别 》、《无家别 》。
二、要点字词:
暮:夜晚 投:投宿 吏:差役 逾:超出 一何:多么 前致词:走上前(对差役)说话
戍:防守 附书至:捎信回来 新:近来 偷生:苟且活着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结束。
更无人:再没有其他男人了 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 裙:这里泛指衣服 老妪:老妇
请:请让我 应:应征 犹得:还可以
三、译文:
夜晚我投宿石壕村,有官吏夜里来捉人。老翁超出墙跑了,老妇出门去查察。
小吏的叫声多么愤慨,老妇的哭声多么悲苦。
听我老妇走上前说话: 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 一个儿子捎信来, 两个儿子近来战死。 活人苟且活着,
死者永久结束。家里再没有其他男人了,只有吃奶的孙子。由于有孙子,所以他的母亲还没走开,出门却
没有完好的衣服。老妇力气固然虚弱,请让我今夜跟你一同回营去,赶到河阳去服役,还可以准备清晨的
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仿佛听到有人低声地呜咽。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
别了。
四、整体掌握: 1、前四句,老太婆“致词”的由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址。
2、主体部分:老太婆“致词”。分三层 :第一层(前六句) :老太婆诉说三个儿子所有征
战,已有两个战死疆场。第二层(中间四句) :写老太婆家境贫困,衣不蔽体食不充饥。第三层(最后
两句):老太婆自请应役。
3、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结尾,示意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五、用文中一句话归纳全文, 应当是哪句?捕吏捉人是为了增补唐代军队的兵力, 那么为何不写征兵、
点兵,而要用“捉”字呢?
答:“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捉”字示意当时的百姓不肯意去当兵,可是官吏不管及百姓们
的意向,采纳“捉”的方式,逼迫他人当兵所以“捉”,刻画了官吏们的残忍和霸道,在照实描述之
中,表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穿和批评。
★六:中心:这是一个真切的故事。全诗 经过诗人的见闻, 详写老妇的难过申述, 赞誉老妇自请应役,敢
于肩负磨难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盼望, 也对统治阶级帮凶的残暴作了委婉的揭穿 ,对
劳感人民所遭到的战争磨难表示的深切怜悯
★七:赏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如: “捉”字示意当时的百姓不肯意去当兵,可是官吏不管及百姓们的意向,采纳“捉”的方式,逼迫他人当兵所以“捉”,刻画了官吏们的残忍和霸道,在照实描述之中,表现了作者对官吏们残暴手段的揭穿和批评
★八、 理解性默写
1)文顶用对照手法写出了百姓的难过与无奈的一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必
2)示意老太婆被抓走了的一句是天明登前程,独与老翁别。
3)说明兵役之残忍及战争之惨烈的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4)文中描绘老太婆家中贫困的句子是有孙母未去,进出无完裙。
九、文中的哪些话揭露了战争造成的灾害?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困?
答: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有孙母未去,进出无完裙。 ”
十:《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体裁) ,以时间为次序。中心人物是老妇 _,事件是 _应役 _。
十一、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必”归纳了两方的矛盾,但并没写吏的强横凶恶,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
示出来。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 “藏问于答 ”,诗人对差吏进行暗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