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打车软件的 2013 :惊心动魄的无收入豪赌
打车软件可能是过去的 2013 年中最为热门的创业领域,有幸参与其中,作为半个旁观者此篇文章单
纯作为记录,记录这疯狂的一年 …… 因为是记录,所以这篇文字中几乎没有观点、没有评价,看上
去只有疯了的行业和投资人们 ……
这篇内容的起源是 1月2 号晚上知乎上有位用户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移动打车“ App 一直在烧钱,而投资人仍愿意一轮一轮投入? ”
而背景消息是: 1月2号,嘀嘀对外正式宣布获得 1亿美金融资,其中 6000 万来自中信产业
基金, 3000 万来自腾讯,其余 1000 万为之前的其他投资人跟投。
我看到问题的时候在杭州出差回上海的动车上,由于输入不方便,我仅仅用手机回答了如下的内容
:
等着,我晚上来写答案“ ”;
由于初期几个认识的朋友的关注和支持,我在还没写这个正式答案的时候已经获得了 30 个赞和 40 条
评论,鸭梨山大。
昨天半夜在忙活完之后我比较慎重的了写下了如下的文字:
(再次强调,因为利益相关,整篇文字中我刻意没有评论任何一家企业,没有写出整个投资过程中
的心路历程以及相关的决策,单纯是记录。)
回答问题前我先界定下这题目的边界:租车不在今天问题的讨论中,尤其是线下租车;我理解楼主
所提及的租车应该是类似易到用车这样的商务用车市场。
要回答楼主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先简单说说 VC 为什么投资一个案子;仅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
中早期的投资,简单理解 VC 投资一家公司其实最重要的只有 2 个因素:团队和方向;
团队包括但不限于:背景、经验、执行力、团队互补性 ……
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市场前景、政策、竞争局势 ……
所以简单的讲,每一轮这几家打车企业的融资都可以套用以上列举的因素;
第一轮, 2010-2012 年, 舶来品“ ”的群雄并起;
这一轮打车热潮的鼻祖是美国的 Uber ,09 年成立, 10 年天使轮 125 万美金, 11年 2月A 轮 1100 万
美金;此时 Uber 仅仅覆盖了旧金山一个城市;同年 12 月, Uber B 轮融资 3700 万美金,此时其服务
涵盖旧金山、西雅图、芝加哥、纽约、华盛顿和波士顿六个城市,并一举成为当年最火热的美国创
新公司代表。( 10年兴起的 O2O 的概念也在 11年找到了其最为有力的代表 …… )
而在国内,最早的 Uber 模仿者易到用车在 10年9 月正式上线,天使投资是徐小平老师,后又在 11年8
月获得 A 轮融资,注意时间节点: 11年8月,正好是 Uber 融资后大概半年;(当然我并不是说易到
的融资完全是靠概念,其在初期的执行和模式创新还是让很多人眼前一亮的)。
但也就此时关于 黑车“ ”的讨论让很多创业者觉得继续做这样的模式可能直接风险太高,而与此同时
另外一家名为 Getaxi 的公司进入人们的视野, 10年 7月成立获得天使 200 万美金, 11年6月A 轮800 万
美金。
也就是在 11年底, 12年年初的那个时间点,国内的基于出租车的打车应用团队开始非常活跃的出现
,第一批的代表有:摇摇招车、打车助手、打车小秘(易到做的)、微打车、易达打车以及稍晚发
布的嘀嘀打车等;
基本上你能听过的名字的打车类软件在那个时点都拿到了第一笔投资,无论多少;因为细分行业美
国火,中国虽然有很多国情的限制(比如出租车行业封闭),但这并不能妨碍大家以一个天使期的
价格参与这一市场。
就像打德州一样,即便手里牌很烂,但不少人依然会跟个 1-2 轮再决定是不是弃牌 ……
这个时间点几家公司起步差不多,没有谁在初期就表现出了能够领先行业的态势,所以只要团队看
上去还 OK ,就都能拿到钱;(很像当年的团购有没有 ? )
大家雄心万丈,疯狂的跑马圈地,但 ……
第二轮, 2013 年上半年,洗牌开始;
因为行业从业者众多,除了疯狂的补贴和砸钱之外,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