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融媒体环境下出版人才培养工作的不足与变革
摘要:当前,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势颠覆传统媒体产业,重塑包括出版产业在内的媒体发展格局。高等学校培养真正懂技术、能创新的高质量出版专业人才已成趋势。文章通过质性资料分析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融媒体环境下出版学界在培养高质量出版人才工作中的突出不足之处,包括人才技术类知识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罅隙,不充分的实践经历削弱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自信水平,模糊的专业定位限制出版人才培养工作转型,对出版的狭义理解限制出版人才的就业面向等。在分析成因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融媒体概念建立在媒介融合理念基础之上,其强调通过各媒介之间的融合互鉴,创建出版产业新生态和内容传播新格局一、研究方法探究出版学界所培养的人才与业界需求之间存在何种间隙,并研究在融媒体环境下出版学界应该如何变革,才能培养真正能够契合出版业界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为更深入精准研究这一问题,本文采用质性资料分析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调研开设编辑出版专业的“双一流”高校的出版人才培养方案,并对其深入分析,以理解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过程。其次,深度访谈多位正在求职及已毕业两年的编辑出版专业本科生和本科毕业生,以理解其在求职及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的机遇与困难,共累积约600分钟时长的语音资料并转换为约25 000字的精炼文本。结合出版人才培养方案及精炼后文本,笔者从中梳理出融媒体环境下我国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存在的共性问题。二、融媒体环境下高质量培养出版人才工作的不足及其成因(一)人才技术类知识与市场所需之间存在罅隙新媒体给出版业带来的变化已从简单的媒介演变革命扩大为出版流程乃至整个出版业的革命,新兴出版方式也随之不断涌现(二)不充分的实践经历削弱学生求职自信心新媒体环境下,实习是有效增进学生对融媒体产品及其产业认知的重要方法,也是帮助学生评估自身能力与行业人才要求是否匹配的有效手段。科学的实习安排有助于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完善和调整自身的知识体系。而从访谈结果看,目前部分出版人才培养高校所建立的实习基地多为传统出版单位,这往往令学生难以深刻理解融媒体环境下出版行业以及传媒业的相关动态,失去了依靠实习来完善新媒体能力的机会。在访谈过程中,多数受访者也表达了对获得知名新媒体企业实习机会的渴望。尤其在当前我国传统图书出版单位大多要求应聘者具备硕士学历的情况下,将实习基地局限为传统出版单位,往往难以调动本科毕业后随即走向工作岗位的同学们的热情。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对于这些本科毕业生而言,不充足的新媒体行业实习经历,往往容易导致其在应聘与新媒体相关的工作岗位时,对自己能否胜任新媒体工作的自信心不足。在与其他专业的对手竞争时,往往也难获优势。在当前我国不少出版专业本科生应聘新媒体单位的情况下,自信心不足往往也会限制其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亦可能会限制其入职后的职业发展。(三)模糊的专业定位限制出版人才培养工作的转型当前,各高校“因地制宜”将出版学科分置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一级学科之下,其结果是出版专业无法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而且无法获得足够的学科发展资源,导致出版专业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四)对出版的狭义理解限制人才的就业面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版学科的发展虽有六十余载历史,但学界对出版概念的理解仍聚讼不已。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出版外延得以拓展,导致其内涵仍不十分明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出版人才培养所面向的对象已不能再仅限于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否则只会令出版学科的发展固步自封。白寅根据当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所面对的巨大变革创造性地提出数字出版其实就是所有具有知识产权专属的文化产品的数字发布。因应多元文化产品急剧变换、更替,数字空间成为文化产品传播和接受的主要场域,以及计算机技术带来的传播手段不断创新的新局面,需要出版人才培养高校将数字技术逻辑融入课程体系中此外,从不同出版产业形态来反观出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少高校的出版课程体系主要是以大众出版为出发点来展开课程设置。而针对教育出版、学术出版这两大极其重要的出版领域的课程仍然较少。从国内外出版业的产值看,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已远超大众出版。而融媒体环境下,教育出版、学术出版领域亦十分需要出版专业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出版专业高校已不能再忽视面向这两个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三、融媒体环境下高质量培养出版人才的对策建议(一)增强利益相关群体间的交流,建构人才培养共同体利益相关群体间有意义的交流有助于优化融媒体环境下的出版人才培养工作。但从出版界人才培养的交流现状看,出版人才培养利益相关群体间的交流工作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一是重视并加强出版学界与业界之间的交流。融媒体环境下的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