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案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案
PAGE / NUMPAGES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案
《白杨礼赞》第一课时教课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课目的
(一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二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裕感情的语句,体会此中蕴涵的感情,赏析重点语句。
(三 )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课时安排
课时
三、教课过程第一课时
(一 )创建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些感性认识。
2、释题: “礼 ”,崇拜,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拜的心情赞叹白杨树。
3、认识相关写作背景和文学知识。
阅读课文说明 ① ,教师增补:
茅盾,现代有名作家, 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子夜》、短篇小说《春蚕》 《林家铺子》等等。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
1938 年末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
1941 年 3
1940 年
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对持阶段。茅盾在 3 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以后走开延安到
重庆。这时期,他惊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舟共济,团结一致,进
行了艰辛卓越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 “扫荡 ”,稳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依据地。作
者从抗日依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程和希望, 精神振奋, 满怀激情地写下了 《白
杨礼赞》等散文。因为当时作者生活在公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可以直抒胸臆,因此
采纳委婉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热忱颂扬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
勇敢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 )整体感知,初步掌握课文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全文。
要修业生在听读时,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阻碍。 (详见 “字词累积 ” )
2、学生自由朗诵全文,初步领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抒怀线索。
明确:赞叹白杨树的 “不平庸 ”是本文的抒怀线索。文中五次提到白杨树的不平庸,把相关
的语句一一找出来。
议论:如何区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
学生议论后明确: 要区分段落层次, 必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本文的段落层次划
分以下:第一部分 (第 1 段 ):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拜和赞叹。
第二部分 (第 2—4 段 ):描绘黄土高原的风景,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 (第 5—6 段 ):描述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庸。
第四部分 (第 7—8 段 ):揭露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 (第 9 段 ):将白杨树与楠木对照,再次赞叹白杨树。
(三 )合作研究,研读课文第一、二部分
1、学生朗诵第一、二部分。
2、思虑: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明确:直截了当, 点明文章题旨, 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拜和赞叹之情,为下订婚下了感情基调。
3、自由朗诵 2 —3 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色,见到黄土高原的感
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明确:
特色: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感觉:雄伟,伟大,单一。
情绪:恹恹欲睡,诧异地叫了一声。
4、描绘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
明确: ① 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雄伟 ”“伟大 ”的背景,正面烘托白杨树的不平庸。 ② 写高原单一,令人 “恹恹欲睡 ”,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庸的形象作铺垫。
(四 )结束语
《白杨礼赞》是一篇 “美文 ”,到处浸透着崇高的审美情味。文章开头描述了白杨树生长的
“环境美 ”,宏伟壮阔的黄土高原,犹如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给人一种壮美之情。但西北之行
所见的白杨树终究是一种什么样的树 ?作者借赞叹白杨树究竟要赞叹什么 ?让我们下节课继
续议论,进一步感觉白杨树的美。
(五 )部署作业
1、频频朗诵课文,领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掌握 “字词累积 ”中的词语。
(《我爱这土地》 《乡愁》)教案
自主预习
(1)诗人为什么不用 “肌理丰盈 ”之类的词而用 “沙哑 ”形容鸟儿唱的歌喉 ?从中你可领会到什么 ?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 “土地 ”“河流 ”“风”“拂晓 ”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联合时代特色,谈谈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
(3)诗句 “而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化在土地里面 . 有”何深意 ?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如何的联系 ?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遇到如何的
影响 ?
(5)归纳本诗的要旨 .
乡愁
自主预习 2
诗人所抒写的 “乡愁 ”是如何跟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目词有什么特色
么特色 ?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成效 ?
?
?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
③ 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如何的重要作用拓展延长
?
1、台湾今世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 (详见课本 P5)也是抒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