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翁兴学”及其影响——北纬30°的基础教育奇迹
摘要: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翁石室是中国地方政府开办官学的源头,是中国文化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对巴蜀学术文化繁荣、中国古代教育体系形成、儒学成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翁石室有内涵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石室中学积极开展文翁兴学的研究,促进文化自信教育的落地生根。
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是世界上许多令人难解的自然及文明之谜所在。成都位于北纬30°线附近,公元前141年,文翁在此兴学,诞生了基础教育奇迹———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文翁石室”。“文翁兴学”对中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石室中学传承文翁兴学精神,取得了成效。一、“文翁兴学”的背景及措施在“文翁兴学”前,汉初的蜀地经秦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溉灌三郡,开稻田”,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随着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原文化对巴蜀文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但这一影响尚不足以导致巴蜀文化的转型。在文教方面,与当时作为政治中心的长安及文化中心的齐鲁等地相比仍然落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地理限制。巴蜀偏居西南,处于崇山峻岭的环抱中,与外界隔绝,自成一体远离中国文化中心区域。蜀地为秦汉政府流放犯民的重要地方。二是民风独特。据《汉书·文党传》载:“蜀地僻陋,有蛮夷风。”蜀地受到氐、羌等部族的影响而形成的民风,其风俗制度、文化传统与中原地区差别很大。若用儒家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巴蜀仍属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与以儒雅之风著称的中原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三是秦的影响。从公元前316年秦兼并巴蜀地区开始,到汉景帝末年,其间约180年时间。巴蜀在秦国上百年的统治之下,长期熏染秦人重利轻义之风,亲于法而疏于儒。汉初承秦制,继续实行“吏师制度”,学校不存。汉代郡守乃地方大吏,集人、财、物、司法等责任和权力于一身。文翁既有崇高的威望,又是学校教育的行家里手,亲自参加校舍的修建、师资的培训、教学的安排等。文翁兴学的具体措施有:一是培养优秀师资。清代宋在诗在《锦江春院示诸生》一诗中写道:此地多贤哲,不才无足师。文翁从郡县小吏中选出聪敏有才干者,亲自担任教师,然后送往京城长安进一步深造,让他们跟随博士,学习儒家经典、律令等,学成后归蜀任教,培养了较强的教师队伍。二是精选教学内容。《华阳国志》记载,文翁选派张宽等人赴京师学习儒家经典、律令等。学成归来后,在石室开设了同样的科目,教育内容仍是律令和儒家经典,传授“七经”(《诗》《书》《易》《礼》《春秋》之外另加《论语》《孝经》),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传授法律条令,以培养学生处理公务的能力。三是制定优待政策。文翁“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下县”即四郊之县,这些学生中除不少官吏子弟外,平民百姓子弟也在其中。西汉时期徭役繁多,包括兵役、劳役和杂役。为了让石室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文翁免除了学生的徭役。四是培养实践能力。文翁处理政务时,即在正席旁边设偏席,让他们实习,以仿效正式官员断事办案;每次外出到属县考察,文翁也会带上一些较优秀的学生随行,帮助文翁传达政令,处理政务,在实践中使学生增长才干,使各地百姓看到认真读书的好处,进而使得郡中人人向学,甚至有人不惜出钱以求进“学官”学习。五是解决就业问题。文翁根据学员的学业成绩,分配不同的职位,“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学习成绩优秀者可在郡县担任官吏,学习成绩次的可以派到各乡管理基层民事。文翁还竭力举荐他们到朝廷做官,解决学生们学成之后的出路。如张叔等人学成而归,后被征为博士,官至侍中、扬州刺史,营造“学而优则仕”的氛围,激励和诱导后来学子们向学。六是保障兴学经费。在当时办公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文翁对于兴学的开支却毫不含糊。如他极力压缩郡府开支,将省下来的钱购买蜀地特产送给长安的博士,作为酬谢,以使其能尽心地教授。二、“文翁兴学”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影响(一)“文翁兴学”对全国教育发展的影响《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列选了中国古代教育家29人,其中“文翁”这一条目中写道:“中国西汉蜀郡太守,汉代郡县学的发轫者。”《汉书·循吏列传·文翁传》记载:“元朔五年,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元朔五年”即公元前124年,也就是文翁石室创立17年之后,汉武帝很赞赏文翁兴学的做法,下令全国各郡兴办官学,推广蜀郡办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发展教育。地方官学从此由巴蜀逐步推广到全国,到东汉时终于出现了“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后汉书》)。文翁创办郡学的措施,不但为兴办地方官学提供了一个范例,而且有些措施此后不久为汉武帝创办的中央太学所借鉴,促进了太学的制度建设,如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为博士官置弟子,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