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债的“债”与“股”之辨.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 月 11 日发布的《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 “现金理财新规”)明确,现金理财产品能否新增银行资本补充工具投资,应当依据后者在会计上的“债性”与“股性”区别看待;6 月下旬,市场上有关“公募基金接到窗口指导,针对权益属性永续债应当比照股票类资产监管”的传闻,再度引发市场对永续债“债性”与“股性”的关注,有部分机构担心,若投资方对永续债进行重分类调整,则可能会加大品种的估值波动风险。 如何判断永续债的债性与股性?我们在《非金融企业永续债:价值再审视——债券品种小百科系列之二》中,曾拆解过,在 2019 年 2 号文和第 22 号会计准则的框架下,发行方、投资方在分类时的判断方法。就目前的政策解释来看,分类过程尚存在较大的自主判断空间,因此在实务中,双方主要以对己方有利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即发行方记做权益,持有方记做债权类投资。但这一做法,其实有悖于会计准则的设计初衷,也不符合此前监管所透露出的“双方一致”的倾向。本篇,我们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出发,讨论政策解释背后的会计原理,详解会计准则中所隐含的“债性”判断,回答“若监管 收紧,哪类永续债更可能面临会计调整”的问题。 一、监管是如何看待永续债的会计分类的? 从此前颁布的政策表述看,监管更倾向于投资方与发行方保持一致: (1)2014 年 3 月,财政部印发《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 (财会[2014]13 号),指出应当遵循 22 号准则和 37 号准则规定,持有方“通常应当与发行方对于金融工具的权益或负债属性的分类保持一致”。 (2)2019 年 1 月,财政部印发《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财会 [2019] 2 号),指出对于未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持有方的会计分类,“通常应当与发行方对该永续债的会计分类原则保持一致。” (3)2020 年 5 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发〔2020〕17 号),明确“保险资金应当按照发行人对其权益工具或者债务工具的分类,相应确认为权益类资产或者固定收益类资产”。 图表 1 监管对于永续债会计分类,倾向于发行方与投资方保持一致 发布日期 政策文件 政策内容 2020.5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 监发〔2020〕17 号) 保险资金投资的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应当按照发行人对其权益工具或者债务工具的分类,相应确认为权益类资产或者固定收益类 资产,纳入相应监管比例管理。 2019.1 《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财会 [2019] 2 号) 持有方在判断持有的永续债属于权益工具投资还是债务工具投资时,应当遵循第 22 号准则和第 37 号准则的相关规定,通常应当与发行方对该永续债的 会计分类原则保持一致。 2014.3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4] 13 号文 金融工具投资方(持有人)考虑持有的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是权益工具还 是债务工具投资时,应当遵循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和本规定的相关要求, ) 通常应当与发行方对金融工具的权益或负债属性的分类保持一致。 资料来源:Wind, 从本质上看,“双方一致”也符合会计准则的设计初衷。理论上,发行方与持有方均基于同一金融工具的相同条款判断会计分类,因此得到的结论也应一致,这是会计准则的设计初衷,也是会计上“可比性”原则的体现。但实务中“双方不一致”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分类依据纳入了一些灵活性较强的标准,例如持有目的、是否会给投资者造 成到期偿付的预期等等,导致判断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实际结果更多地体现发行方的杠杆管理和投资方的净值管理需要。 二、会计准则是如何定义“债性”与“股性”的? (一)SPPI 测试结果是“债性”与“股性”的体现 2018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和计量》(以下简称“22 号准则”)明确了金融工具的“三分类”: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FVTP。 根据 22 号准则,我们可将金融资产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类。主观标准是指投资方管理金融资产的模式,是以持有为目的还是出售还是两者兼有;客观标准是指合同现金流量测试结果,现金流是否符合“本金加利息”模式特征,这本质上是由金融 工具的合同条款所决定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分类过程如下图所示。图表 2 金融资产“三分类”判断流程 资料来源:《企业会计准则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整理 我们认为,在会计准则层面,“债性”或主要体现在合同现金流量测试的结果上。 合同现金流量测试(SPPI)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