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金结题报告 正文
一、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
本课题研究计划要点有三点: (1)氢团簇在石墨烯表面的稳定性和振动频谱; (2)电荷掺杂对石墨烯表面氢吸附原子的调控机理; (3)从前面两项研究中得到一些启示,以此进一步来探索有效的纳米器件制备和表征方案。在这三年的资助期间, 这三点研究计划均取得一定成果(请查阅发表的科研论文)。对于第 (3)点研究计划,虽然由于实验条件和样品情况往往都比较复杂,单纯从理论上构建一个完整
的图像很困难,但是我们已经解决许多重要的机理性问题,更加复杂的大规模理论研究需要后续另外资助。
另外,我们还以石墨烯和氢化石墨烯为模型材料,开发了一种高效的二维材料热膨胀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而且将此此方法应用到多种典型的二维材料上去,不仅系统深入得理解了许多二维材料晶格动力学的性质,并且建立了比较统一的晶格动力学原理。这方面的基础工作已经开始在一些理论和实验工作上得到应用。
二、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本课题资助下,研究论文发表概述:总计 11 篇 SCI 论文,分别为3篇 Phys. Rev. B;
2篇 J. Phys. Chem. C; 1篇 J. Chem. Phys;.
2 篇 J. Appl. Phys.; 1篇 Chem. Phys. Lett.;
1篇 J. Phys.: Condens. Matte;r
1篇 Solid State Commun.。
具体内容请看下面工作内容的分类介绍。
石墨烯表面氢团簇的稳定性、电子结构和 STM 图像的研究。
我们前期已经对石墨烯表面氢单体和双体的稳定性、振动频谱以及电子结构
有一定的理解 [请查阅 J. Phys. Chem. C 114, 22636 (2010和) Surf. Sci. 605, 1489
(2011)],但是实验上除单体和双体之外,还有更多复杂的团簇结构,比较常见的有三体到六体的各种构型。
在此课题资助下,我们系统计算了吸附在石墨烯表面三体到六体氢团簇的各
种可能构型的吸附能,以及各种构型之间的跃迁势垒和脱附势垒。各种结构里的成键状态用电子态密度、电荷密度和磁性来分析,从而深入解释了稳定性背后的
机理。我们提出: (i) 偶数个原子的氢团簇的稳定性远远比单数个的要高,因为石
墨烯里的电子共轭机理; (ii) 两个氢原子处在石墨烯六元环上的临位和对位上是 最稳定的, 也是由于电子共轭机理; (iii) 磁性越大的结构, 其稳定性越差,所以可以拿结构磁矩做为稳定性的有效 指标。这部分工作发表在:
T. F. Cao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stability and dynamical process of hydrogen trimers
on graphene”J, . Appl. Phys. 113, 173707 (2013)。
我们 接着对偶数个原子的氢团簇的吸附能、 扩散/ 脱附势垒、 STM 图像以及电子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并且和实验结构密 切对比。发 现其中的一种 四体团簇和一种六体对应实验 观察中的两种重要 STM 花样,并且 利用电子性质的分析, 揭示了结构和 STM 图像之间的内在 关联, 澄清了实验上 STM 图像上的一些 微观信息上的分歧。如下图理论 — 实验的对比图, 其中实验结果来 自 Hornekaer, Chem.
Phys. Lett. 446, 237 (2007).
这部分工作发表在:
T. F. Cao et al., images of smal”l
Adsorpt“ion configurations and scanning voltage determined STM
J,. Chem. Phys. 139, 194708 (2013)。
电荷掺杂对石墨烯表面氢吸附原子稳定性和振动频 率的影响
我们 首先考虑简 化的理想电荷掺杂情况下,氢吸附原子的热力学 /动力学稳定性、磁性、振动频 率以及实验 测量结构的影响。我们提出 空穴掺杂会极大提高氢原子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稳定性和 扩散率,但是电子掺杂不仅对吸附稳定性 没有显著效果,而且还 会抑制其扩散。为了方 便实验测量,我们进一步模 拟了氢吸附原子的热脱附谱 (thermal desorption spectra,TDS,图片如下),并且 指出:在电子掺杂下, TDS 显示两个分 离的脱附峰,而在空穴掺杂下, TDS 逐渐过渡 到单峰情况。
我们也提出一种 简洁的交换模型来揭示磁性和 带隙对电荷掺杂的 响应,并且计算得到了石墨烯上电子的 交换相互 作用常数,这方法和数 据对未来石墨烯磁性的研究具有一定 意义。本部分工作已经发表在:
L. F. Huang et al., Tuning “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开《形势与政策》2025秋专题测验1-5答案.pdf VIP
-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及干预.ppt VIP
-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礼仪的基础知识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第11课 浮力(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pdf
- 大连海事大学2020-2021年《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含参考答案.docx
- 兖州人民医院护理人员招聘简章.DOC VIP
- 下肢静脉曲张病人的护理.ppt VIP
-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尺规作图》专项检测卷(带答案).pdf VIP
-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pptx VIP
- 牛津上海版四年级上册英语Module4 Unit 3 Weather (period 3 Weather Talk about Christmas)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