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必备:十二原穴结构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docVIP

中医人必备:十二原穴结构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人必备:十二原穴结构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小编导读经络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二经 在脏腑联系上各有所属,并有各自特定的循行路线。研究经 络,不仅要研究经络的循行路线,十二原穴的结构与功能解 析,更值得细究。今天的这篇文章专门介绍十二原穴结构功 能解析,图文并茂,便于记忆理解。赶紧看正文吧! 太渊【类属】手太阴肺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 行属土。八会穴,脉会。 【位置】 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肱桡肌的尺侧, 桡动脉处 (或 尺侧或桡侧) ,第一或第二腕横纹处,相当于寸口部位。 (图 1)图 1 太渊【五节】皮节(掌后第一或第二横纹) 、脉节 (桡动脉分支) 、筋节、骨节(腕关节) 。【取穴方法】患者 握拳,医者先定位桡侧腕屈肌腱,定好后让患者手放松。在 桡侧腕屈肌腱桡侧深部可以摸到另一个肌腱(拇长屈肌腱) , 在其桡侧缘与肱桡肌的尺侧,有一个较大的缝隙(在桡动脉 的尺侧或桡侧) 。循摸此缝隙时,需要来回屈伸腕关节,按 压时患者会感觉比其他部位酸。 【刺灸法】 直刺,0.1~0.2 寸。 可悬灸(禁重灸) 。因为有动脉,针刺时应该徐徐进针,针 会滑过动脉壁;向脉节直刺,医者不必刻意用手拨开动脉。 【针感】缓慢进针,刺激要轻缓,出现的是一种轻微酥麻的 极微细针感,沿着手太阴肺经传到鱼际处,有时会往上走, 甚至在特殊状态能传到肺。 【功效】补益肺气, 调气利水。【主 治】因肺气虚所致的久咳不愈,白稀痰,咳喘,肩背痛寒; 尿不尽,遗尿,尿频,尿色变,卒遗矢;气短自汗,少气, 乏力,胸闷,心悸,心痛;逆气;经闭;水肿,肿胀;目赤 痛,白翳,数欠,咳血,呕血。 【现代研究】太渊可改善肺 通气量,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太白 【类属】足太阴脾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 土。 【位置】第一跖骨头的后侧缘, 趾跖筋膜下, 在第一跖骨下、 展肌之上的缝隙中。 (图 2 、图 3)图 2 太白 1 图 3 太白 2【五节】皮节、脉节、筋节、骨节。 【取穴方法】从大都, 即第一跖骨头内侧的最高点,沿着第一跖骨和展肌之间的缝 隙往近端循摸,可以感觉到一个向下的空隙——跖骨头的近 端处(下坡之处) 有一切迹(不是所有人都能触及这个切迹) , 按压时有酸痛感。 【刺灸法】直刺, 0.2~0.5 寸。针刺前可按 压,减轻针刺疼痛感。可灸。 【针感】一般往趾端感传,少 数会传至腹部。 【功效】补脾益气。 【主治】腹胀,不欲食, 善噫,身体沉重,心悸,便溏(大便偏稀,但不是腹泻) ; 脾虚低热(37.4 C左右);胸胁胀,下肢肿,肿胀。 神门 【穴名解】 神是元神, 指人的意识; 神门,即意识出入之处。 说明此腧穴对神志病有调节作用。 【类属】手少阴心经的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 属土。【位置】 在掌后豌豆骨桡侧下缘, 在第一或第二横纹, 但不完全在横纹。位于尺侧腕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之间,尺 动脉处(其尺侧或桡侧) ,在豌豆骨的桡侧缘,于尺骨和腕 骨的关节缝中。 (图 4)图 4 神门【五节】筋节、脉节、骨 节。【取穴方法】患者握拳,医者先定好桡侧腕屈肌和掌长 肌腱。从掌长肌腱往尺侧摸,深部有一丛指浅屈肌腱,神门 就位于这条肌腱与尺侧腕屈肌之间。让患者来回伸屈腕关节, 医者在第一或第二腕横纹处仔细体会,找到缝隙,有助于定 位。或从豌豆骨的最高点,沿其桡侧缘找此穴(位于尺侧腕 屈肌的桡侧)。但因每个人的豌豆骨大小不同,可影响本穴 的定位。【刺灸法】 直刺, 0.2~0.3 寸。可悬灸(禁重灸)。【针 感】多数有麻酥酥针感传至小指。 有部分心脏传导束障碍者, 针感可传到肘,个别可传到胸部。 【功效】安神养血,益心 气。由于心经主火,且神门是土穴,能泻本经的浮火,故有 引火归原之功。【主治】失眠(睡眠浅, 易醒),胆小,脏躁, 心烦,恐悸,面赤喜笑,狂笑,痴呆,健忘,伏梁,癫痫, 五痫。心阳不足导致的气短、喘气、胸闷、少气、胸痛、怔 忡等。舌尖赤痛,舌疮,舌头溃疡。小便红赤。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心脏传导束障碍导致的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心慌、 心律不齐等。 太溪 【穴解】“太”与“大”通,太溪即大溪,与江河相比水量较少, 河道较窄。故此处为一细窄缝隙。由于肾主水,属命门火, 太溪对人体的津液运行起重要调节和控制作用。 【类属】足少阴肾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 土。回阳九针穴之一。 【位置】在内踝尖(内踝最高点)和 跟腱外缘连线的 1/2 处。在第一或第二横纹, 长屈肌腱和趾 长屈肌腱之间。 (图 5) 图 5 太溪【五节】皮节、筋节、脉节。 【取穴方法】首先定 位内踝尖与跟腱连线 1/2 处的凹陷,在此仔细感觉循摸长屈 肌腱前缘和趾长屈肌腱之间的缝隙,即太溪。 【刺灸法】向 后跟腱垂直的方向直刺, 0.5~0.8

文档评论(0)

dajied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