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塑性成形理论wg.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本章重点 金属塑性成形的理论; 掌握常用金属的塑性成形工艺; 掌握薄板冲压成形工艺。;本章内容; 又称为压力加工。;5.模型锻造;(1)轧制:金属坯料在2个回转棍之间受压变形;轧制产品截面形状;轧钢机;;轧钢机;轧钢机;(2)挤压 使金属坯料从挤压模孔挤出而成形为各种型材、管材、零件等。 挤压的方法:正挤压、反挤压、复合挤压、径向挤压; (3)拉拔 将金属坯料从拉模的模孔中拉出而成形为各种线材、薄壁管材、特殊截面型材等;上砥铁; (4)冲压 利用冲模将金属板料切离或变形为各种冲压件。;1)零件大小不受限制;2)生产批量不受限制。;§1 金属的塑性成形原理 ;2)孪晶:;二、塑性变形后金属的组织和性能;2. 回复 即将冷成形后的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使原子恢复到平衡位置,晶内残余应力大大减小的现象。 生产中常利用回复消除加工硬化后工件的残余内应力。;4 . 热变形及其影响;(1)在平行于纤维组织的方向上:材料的抗拉强度提高; §2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基础;2)变形条件;三、金属的变形规律;1.体积不变条件(定律): 由于塑性变形时金属密度变化很小,所以可以认为变形前后的体积相等.实际上在变形中有微小变化。气孔、缩松被压合;氧化及耗损等。 运用此定律,便于估算坯料体积、质量及坯料在各工序中的尺寸; ;2. 最小阻力定律 Least Resistance ;;何谓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的实质是什么?;纤维组织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第二章 金属的塑性成形方法;液压机;中国二重 ;自由锻优点:;二、自由锻基本工序;二、自由锻基本工序;三、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定;1.25≤H/D≤2.5;5 . 锻造设备的选择;自由锻件的结构工艺性;自由锻件的结构工艺性;§2-2 模型锻造;蒸汽—空气模锻捶;;;;(二)锻模结构;(三)模膛的分类;(1)锻模结构与模膛 锻模一般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上下合拢形成内部模膛。 模膛按其功用不同分为制坯模膛、预锻模膛和终锻模膛。 制坯模膛:拔长、滚圆、弯曲切断以及镦粗、击匾等。 预锻模膛:使坯料接近锻???的形状和尺寸,有利于坯料最终成形,并减少终端模膛磨损。 终端模膛:用来完成锻件的最终成形。;(2)锻模模膛的功用;(b)终锻模膛;(c)制坯模膛;(c)制坯模膛; 弯曲模膛——对于弯曲的杆类模锻件,需用弯曲模膛来弯曲坯料。;(四)锻模工艺规程的制定;2)确定加工余量、公差和敷料;2. 确定模锻工序;(五)模锻件结构工艺性;二、胎模锻造;2、胎模的种类 按胎模的结构特点分为扣模、弯曲模、套筒模和合模等。 (1)扣模:分单扣模和双扣模两种。;(2)弯曲模:由上、下模组成;(3)套筒模:适合生产饼类锻件;(4)合模: 由上下模组成,并有导销或导锁定位。;应用:没有模锻设备的中、小型锻件的批量生产。;§3 板料冲压;一、冲压设备;冷冲压的特点;二、冲压基本工序及变形特点;1;凸凹模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③凸凹模刃口尺寸要正确;3)冲裁力;2 . 修正;;2)拉深废品;③ 控制拉深系数(m);2. 弯曲;3)弯曲工艺特点; 胀形主要用于平板毛坯的局部胀形(或叫起伏成形),如压制凹坑,加强筋,起伏形的花纹及标记等。另外,管类毛坯的胀形(如波纹管)、平板毛坯的拉形等,均属胀形工艺。 变形区板料的成形主要通过减薄壁厚,增大局部表面积来实现。; 翻边是在坯料的平面部分或曲面部分上使板料沿一定的曲率翻成竖立边缘的冲压成形方法。分内孔翻边和外缘翻边两种。;旋压的基本要点是: (1)合理的转速; (2)合理的过渡形状; (3)合理加力。;三、冲模的分类及结构;1.简单冲模; 冲床的一次冲程中,在模具不同部位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的模具,称为连续模。生产率高,要求定位精度高。; 冲床的一次冲程中,在模具同一部位上同时完成数道冲压工序的模具,称为复合模。精度高,模具复杂。;四、冲压件结构工艺性;③ 冲裁件的内外转角处,应尽量避免尖角。;④ 冲裁件孔的尺寸;2)对弯曲件的要求;3)对拉深件的要求;2)采用冲口工艺;; (1) 对于有孔或有切口的平板零件,当采用单工序模冲裁时,一般应先落料,后冲孔(或切口);当采用连续模冲裁时,则应先冲孔(或切口)后落料。 (2) 对于多角弯曲件,当采用简单弯模分次弯曲成形时,应先弯外角,后弯内角。对于孔位于变形区(或靠近变形区)或孔与基准面有

文档评论(0)

zyxs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