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贞脚.
贞脚.
贞脚.
贞脚.
页脚.
页脚.
学院艺术学院教 案
教研室
课程名称 《瓷艺术》
授课对象 14动画
授课教师 王晓晖
教 材 黄焕义.艺技法.
美术.2000, 6
课程名称:《瓷艺术》
总学时: 36 (理论_J0_学时;实践_26_学时)
教学运用手段:本课程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教师课讲解示,大量丰 富的多媒体图片欣赏结合课堂讨论、提问,以实践动手为主。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现代艺的定义、起源、审美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多媒体图片和教 师示,学习现代艺的成型方法、装饰方法,使学生了解艺成型方法,掌握泥条成 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手捏雕塑成型、综合成型方法以及装饰方法。指导学 生进行现代艺创作练习O提高对现代艺形式美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掌握艺的成型方法和装饰方法,如何用泥土表达自 我情感以及对造型的控制。
教学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解决手工制作过程中泥坯出现的坍塌变形问题。
教学容
第一章 艺概述(理论2学时;实践 2学时)
第一节艺概述
笫二节制作艺的材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LI的:了解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掌握现代艺概念以及制作现代艺的材 料,工具和设备。
教学重点: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现代艺概念。
教学难点:泥的可塑性训练。
第二章 艺的成型方法(理论4学时;实践15学时)
第一节捏塑成型
第二节泥条盘筑成型
第三节泥板成型法
第四节手工拉坯成型
第五节石育模具成型
教学LI的:了解具体的艺的成型方法:捏塑法、泥条盘筑法、泥板成型法、 拉坯法、石膏模具成型。各种成型方法的技法要点、注意事项。掌握使用各种成 型方式制作艺。
教学重点:泥条的搓揉手法、泥条盘筑的一般知识和步骤,使用泥条盘筑成 型时需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在拉坯过程中如何控制好泥的中心。
第三章 艺装饰技法(理论6学时;实践15学时)
第一节坯体装饰
第二节釉料装饰
教学LI的:了解多种坯体装饰技法以及使用色釉进行装饰的方法。掌握坯体 装饰技法。
教学重点:施釉之前可使用戳印、刻画、刮毛、堆雕、镂空等方式进行坯体 装饰,每种装饰方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釉上装饰与釉下装饰的不同效果。
贞脚.
贞脚.
贞脚.
贞脚.
页脚.
页脚.
第四章 烧成工艺及釉的知识简介(理论4学时;实践8学时)
第一节烧成工艺
第二节釉的知识简介
教学LI的:了解坯体的烧制过程是一个山量变到质变的物理、化学变化交错
进行的复杂过程,了解有关釉的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烧制过程的四个阶段。
教学难点:颜色釉的发展以及施釉的方式。
教 材:
黃焕义.艺技法.:美术.2000年6月
参考书目:
胡小军.向名师学艺.:中国美术学院.2001年1月
菊生.艺术瓷创作与技法.:书店.2002年2月
何炳钦.现代艺教学.:理工大学.2005年8月
课外作业布置(可用图表说明)
1、 课后思考题及优秀艺作品图片收集、泥料及工具准备。
2、 各类手工成型优秀艺作品图片收集以及坯体装饰、釉料装饰优秀艺作品图片 收集。
3、 以“秋意”为主题进行现代艺作品设计并手工制作完成。
作业评分细则: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总成绩釆取考试70%,平时成绩30%综合评定。
第一章艺概述
一、概述
1、中国瓷的产生和发展概况: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英文名“China”最早就是从“瓷china而来, 由此便知,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也是从瓷开始,瓷器一直都是中国的 代表,也只有瓷器可以这么毫无争议的来代表中国、中国的发展、中 国历朝历代的繁荣兴衰。通过对瓷的研究,完全可以反映岀当时的历 史文化。瓷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而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名 的重要贡献,中国因此而拥有了 “瓷之国度”的美称。水、土、火的 碰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瓷文化。中国瓷,早在新石器时代便以“彩” 和“黑”为代表掀开了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光辉灿烂篇章,向世人展现 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风采。1921年,在中国省滝池县仰韶村,首先发 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遗址中绘有红、黑或紫色几何图案的彩绘器, 考古学者称之为“彩”,并称这一时代的文化为“仰韶文化”。1928 年在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许多黑色器。器型浑圆端正,乌黑发亮, 考古学家称之为“黑”,并称这一时代的文化为“龙山文化”。这两种 文化相继形成了中国史前文化阶段的两个主要系统。此外还有与“仰 韶文化”同时发展的“马家浜文化”,与“龙山文化”同时发展的“齐 家文化”,以及“青莲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等。这些大多以红、 灰、彩、黑为主的史前器,既有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审美价值。每一 时代都有其不同的文化现象,商代在红、灰、黑和卬纹的基础上,发 明了一种器表施青釉的早期青瓷,为中国的瓷器发展奠定了基础。大 约在东汉时期,当时人们利用丰富的资源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