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子学刊                                                         2020年第4期 
  稷下学与诸子百家 
                    伦理学说的重建与创新: 
              《吕氏春秋》的“忠与“诚”概念探析 
                                 佐藤将之 
                         (台湾大学哲学系,台湾台北10617) 
    摘要:本文经过《吕氏春秋》的“忠”和“诚”两个概念的内容以及在其论述中的角色之分析,欲论证《吕氏春秋》的作者(或编者)坚 
  信“忠’’“诚”等伦理价值的实践是为了建立治理天下的国家不可或缺之条件。具体而言,《吕氏春秋》的“忠”和“诚”论向战国中期后思 
  想趋势提出以下三个观点:(1)更具备说服力的伦理学说之重建;(2)将“超乎地域性”和“非语言”涵义赋予伦理学说;(3)合乎伦理需求 
  且实际可行的统治术之提出。在此我们能够确认《吕氏春秋》的伦理学说未必只是为了协助对秦王单方面有利的君臣关系建立来提出, 
  也未必代表秦国特有的政治文化情况。 
    关键词:《吕氏春秋》;“忠”;“诚”;“精” 
    中围分类号:B2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3828(2020)04—0113—16 
                                      8.2020.04.16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10.19321/j.cnki.孕】【I【.is∞1002—382 
                                       权,《吕氏春秋》的伦理学说也恐怕未必只是协助 
     序言 
                                       对秦王单方面有利的君臣关系之建立。笔者期盼 
     本文探讨《吕氏春秋》的“忠”和“诚”概念的             能够阐明《吕氏春秋》也确实指向于提出迎接新 
  内容以及其于伦理学说中的思想角色。笔者也将                时代的伦理学说。 
  论证在《吕氏春秋》所提倡“忠”和“诚”概念的思                 然而本文所要叙述《吕氏春秋》的思想重视 
  想意义中有如下两点特色:其一,《吕氏春秋》藉               伦理价值、或提出何种伦理价值的必要等问题,恐 
  由提倡“忠”和“诚”概念推行了伦理价值的恢复。              并不在于笔者所要探讨的重点。主要是因为我们 
  其二,不但如此,也将此两概念提升为统治者据此               只要通观《吕氏春秋》的内容,正如过往的研究也 
  能够治理天下全部人民的伦理概念。                     已充分注意过,此两书提倡“仁”“义”“信”“孝” 
     为了进行本文的探讨而笔者对《吕氏春秋》               等伦理德目的重要性这一点相当明显。相形之 
  这样的一书所出现的历史背景的前提是,《吕氏                下,本文所要探索的则是藉由注意围绕着伦理概 
  春秋》思想内容的历史意义应该在于以当时周王                念相关论述之理路和构造上的特色,以此来厘清 
  朝和鲁王朝已经消失的状况为背景,构想新的天                 《吕氏春秋》与它之前的伦理学说的差别在哪里, 
  下秩序之蓝图。针对《吕氏春秋》对构想“天下秩               也藉由这样的探讨方式才能将《吕氏春秋》的伦 
  序”的问题,过往的研究探讨《吕氏春秋》的思想               理学说之独特思想意义显现出来。 
  时,倾向于关注《吕氏春秋》的内容均跟从由秦国                  因此,笔者并不采用如下的论述方式:譬如, 
  来主导一统天下的历史趋势。不过依笔者来看,                只说“《吕氏春秋》的伦理学说将儒家的A主张和 
  这样的观点比较忽略《吕氏春秋》在当时反伦理                墨家的B主张引进于积极的学说”这样的理解方 
  的主流思潮中依然对伦理学说进行重建做出了重                式几乎没有呈现出它们伦理学说的特点。若经过 
  大的贡献这一点。正如笔者过去的研究屡次指                 这样的分析途径,即便发现《吕氏春秋》提倡某一 
  出,正如《荀子》哲学之究竟目标绝非在于巩固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二十世纪_荀子_研究综述_由国际视野的比较回顾_佐藤将之.pdf
 - 荀子生平事迹新考_佐藤将之.pdf
 - 荀子的“天下”观与“后周鲁时代”的秦国_佐藤将之.pdf
 - _周鲁时代_的终结与《吕氏春秋》的登场.pdf
 - 荀子的_天下_观与_后周鲁时代_的秦国.pdf
 - 台湾学者对转换《荀子》思想研究的尝试——兼论以“综合”与“变化”为线索的《荀子》思想特色.pdf
 - 荀子生平事迹新考.pdf
 - 21世纪《荀子》思想研究的意义与前景.pdf
 - 《荀子》文献与荀卿思想的关系探析.pdf
 
- 《孟子》和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性论.pdf
 - 后周鲁时代的政治秩序_成为天子的秦王.pdf
 - 《吕氏春秋》和《荀子》「类」与「染」之相应思想.pdf
 - 中、日文學界的《韓非子》研究.pdf
 - 《吕氏春秋》和《荀子》对「人类国家」构想之探析:以其「人」观与「群」论为切入点.pdf
 - 战国时期「忠」与「忠信」概念之展开:以「拟似血缘」、「对鬼神的『孝』」以及「潜在君德」为思想特点.pdf
 - 专题引言:日本学者追求「观念史」研究的固有历史脉络与三个契机.pdf
 - 「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管子》「经言」的礼论与《荀子》的礼治论.pdf
 - 「杂家」和「综合」之思想意义-中日学者对《吕氏春秋》与《吕》-《荀》关系之研究评述.pdf
 - 战国中晚期“忠”观念之演变与转折暨其思想意义.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