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那些90年代成功逃顶海南房地产泡沫的人们.docVIP

记录那些90年代成功逃顶海南房地产泡沫的人们.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录那些 90 年月成功逃顶海南房地产泡沫的人们 “天涯、海角”是海南两处最有名的景观。 但是,那不过在当年海南房地产泡沫破碎从前, 当泡沫破碎以后, 海南的有名景观也就升级为 “天涯、海角、烂尾楼”了。 人人都在玩的“敲鼓传花” 上世纪 90 年月的海南,是个疯狂激情下的疯狂地方。 那时,几乎每个在海南的人都在疯狂地玩一个叫做“敲鼓传花”的炒作房地产的游戏,说句不 好听点,应当称之为 “博傻”游戏。 每一个人都在热浪传达中地防止自己成为最后那个接棒的 “傻子 ”,于是,每一个人都在赶快地把手中的房屋、地皮转给下一个接棒者。 在这类心理下, “花”越传越快,房价越炒越高。依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 (1996) 》统计: 1988 年,海南商品房均匀价钱为 1350 元 /平方米, 1991 年为 1400 元 /平方米, 1992 年猛涨 至 5000 元/ 平方米,  1993 年达到  7500  元 /平方米的巅峰。短短  3 年,增加超出  4 倍。房价高涨的背后, 海口市地 价由 1991 年的几十万元每亩,一路狂飙至 680 万元每亩。 与房价、 地价同时高涨的还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数目。 司堪称  前来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公 纷至沓来, 最多时每日居然高达  300 家。巅峰期间,总人数可是  160 万的海岛上, 居然出现 5000 多家 房地产企业,均匀下来,每 320 个人就有一家。 紧锣密鼓,废寝忘食。 终于,有一天,鼓声停止。 1993 年 6 月 24 日,国务院公布《对于目前经济状况和增强 宏观调控 建议》,16 条整改举措招招针对房地产,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那些刚才在高位接盘的开发商 们没法找到下家,只能“花落我家” ,但是,细看手中“花” ,却发现“好多项目其实才挖了一个 大坑”。 而这场泡沫最后的遗产,就是 600 多栋“烂尾楼” 、 18834 公顷闲置土地和 800 亿元积压资本, 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 300 亿元,甚至出现建国此后第一家因支付危机而被央行宣告关 闭的银行。 而那些在政策出台从前就意识到泡沫的危险性, 进而能够浑身而退的人们, 是怎样做到“身在 此山”却“云深知处”呢? 逃顶者的故事 潘石屹:五斤桔子的海南逃生记 “ 1989 年我去了海南。海南特好!整个氛围都特别自由,四周大多数也都是北方人,大家都是 闯天下的,什么都能谈得来。那时候挺穷的,可我穷,还有比我更穷的! ”这是现任 SOHO 中国董事 长的潘石屹初到海南的感觉。 1989 年,只有 26 岁的潘石屹无家无业,刚才从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 离职两年 。没有秃顶,没有黑框眼镜,更没有 SOHO 中国。 当年的他, 不过个砖厂的厂长。 潘石屹是随着一位老板到达海南的, 个砖厂  他的老板承包了一 ,让他当厂长,负责 300 个民工的生产生活问题。他乐在此中,感觉“起码自己能够做主,依据自 己的意向管理一支队伍” 。 1990 年春节前后,海南岛刮了一次特大的台风,经济一片冷清。 砖没人要, 大家的生活也都相当困顿,甚至长时间受饿。 可是,这全部都没把潘石屹从海南吓走。 1990 年,潘石屹认识了冯仑和王功权等人,并和易小迪、张民耕等人在海南建立了万 通的前身——海南农业高科技结合开发总企业 (简称“农高投” ),他们瞅准时机, 也加入了 当时如火如茶的炒房大军中。 “一开始都不敢相信,不敢签。在1楼签了房产买卖合同,到6楼涨价就卖了。此刻想 想都惧怕。”潘石屹这样回想他刚加入炒房大军时的情形。可是,固然谨小慎微,潘石屹也 很快赚到别人生的第一个 100 万。 并且,更值得有幸的是, 他并无由于赚钱简单而变得失掉理智。 当好多人都在将一个 大坑炒成一座大厦, 甚至一个大坑被看作大厦转手十几次也无人了解它不过一个大坑时, 他 居然持之以恒地要求去海口市规划局查察房地产项目资料。 这,正是他逃生的重点所在。 1992 年末的一天,潘石屹去海口市规划局认识一个项目的产权问题,但是在规划局却 吃了闭门羹。规划局的一位小伙子说“这是保密文件,你不可以查。 ”潘石屹不想空手而回, 只能在规划局门口彷徨。这时,一位也来规划局做事的熟人给他支了一招,说, “你啊,得 买一斤桔子! ” 潘石屹做事心切, 就买了五斤桔子送到规划局, 小伙子见了, 就把一摞资料给了他: “查 吧。”这一查,让潘石屹吓了一大跳。他发现,海口市整个报建面积除以该市常住人口和暂 住人口,人均面积达到 50 多平方米,而当时北京的人均面积才可是 7 平方米。在潘石屹看 来,这个数字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海南房地产行业要失事了。 “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天要塌下来了! ”潘石屹说,“没有任何需求支持的供应,这不就是 泡

文档评论(0)

150****72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