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珊瑚湾畔小学钟健芬《广府童谣》.pdf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珊瑚湾畔小学钟健芬《广府童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府童谣》阅读指导课教案 执教者:广州市番禺区珊瑚湾畔小学 钟健芬 童谣,是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也是儿童最早接触、 最容易接受的文学形式。 童谣是指通过儿童口耳代代相传的,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 简短有趣的, 朗朗上 口的歌谣。世界各地都有童谣,带有地方特有民俗文化。在我们生活的广东,也 有属于我们自己地方特色的童谣,那就是广府童谣。 《广府童谣》这本书通过广 府童谣重现了古老广府地区的传统历史原貌, 让学生通过学习中了解本土地区的 传统历史文化 、民俗习惯、人文风情 、审美价值。它简短有趣,诙谐幽默,节 奏分明,朗朗上口的形式,深受学生喜欢,值得也建议广东的学生学习。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用课外阅读读本《广府童谣》中的《咕噜咕噜》和《龙 舟舟》两首童谣。两首童谣都有简短有趣,诙谐幽默,节奏分明,朗朗上口的特 点。就如一个小小的穿梭机把我们以及孩子带回以前的广府地区, 体验一下原始 的淳朴的广府生活, 体会一下浓厚的广府风情, 了解一下属于我们居住的广州的 本土文化。 《咕噜咕噜》整首童谣共 34 个字,简短有趣,属于广府童谣中游戏歌。这 首童谣是广府地区的人在做石头剪刀布的时候唱的童谣, 有固定的动作。 童谣中 只有“咕噜”一词为生字,教学时会运用联系生活理解猜读词语的意思,巩固第 六单元的阅读学习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意思。 童谣中附有注释, 可以帮助 学生理解粤语特有的词语的意思,减少理解童谣的障碍。 《氹氹转,菊花园》这是一首经典的广府童谣,流传时间长,传唱范围广。 整首童谣一共六句,共 45 个字。它也属于广府童谣中的游戏歌,也是描写广府 地区广府端午节前后的民俗的童谣。童谣中有“氹氹转” 、“炒米饼”、“唔睇”、 “仙”、“鸡仔”等粤语词汇,都带到注释,学生可以通过注释了解粤语词语的意 思。 本节课上课的时机刚好是端午节前, 所以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端午节的习 俗适度的展开,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广东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 该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 注 意力集中时间短, 但求知欲较强,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加上学生喜欢朗朗上口 的儿歌,喜欢贴近生活的作品。 所以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选择了学 生喜欢的文学形式——童谣, 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 尊重和赏识学生, 通过配合 音乐、律动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通过小组和同位合作学习生字的方式激 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在阅读方面将以“读”的训练 为主线,指导学生通过朗读, 了解内容,体会童谣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 此外, 我们班的孩子, 大部分孩子不会粤语。 虽然生活在粤语地区, 但是我班会讲会听 语言的同学只有 8 个,大部分孩子对于粤语文化了解较少。 设计广府童谣的课能 让孩子了解生活地区的本土文化, 让孩子从生活中来, 回归生活中, 增强孩子的 归属感。 【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 1.认识“氹氹转”等 5 个粤语词汇。 2 .能诵读两首广府童谣,读懂句子的意思。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1.掌握朗读童谣的方法:听录音、请教别人和大胆读。 2 .掌握理解童谣的方法:借助插图、注释等方法理解词语。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读懂童谣,并进行个性化地朗读。 (四)文化理解与传递: 通过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我是大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