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民创新经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位农民创新经历 一位农民创新经历 一位农民创新经历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一位农民的创新经历 这里介绍的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一个普通农民的创新经历, 他叫张志清,是河南省安阳市的一个普通农民技师,他通过创新拥有 了自己的三项专利技术,并被评为2021年度感动安阳人物。 创新感动安阳 2021年2月5日,在河南省安阳市委市政府“感动安阳● 2021 年度人物〞的颁奖舞台上,站着一位满面红光、年逾花甲的农民,他 就是拥有三项专利技术的农民技师张志清。 在感动安阳组委会授予他 的颁奖词中写道:“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创造家,他的身后,是丰收 的农田,他的面前,还有等待攻克的难关。他用奋斗的足迹印证了: 一个人可以地位平凡,但作为不能平凡〞。他在农田里摸爬滚打四十 多年,带着两个儿子在经济困难、缺乏理论知识的情况下,百折不挠 的进行了八年农机实验,搞创造创造,获得了农机领域的三项国家专 利,它是收割机的高速收割装置、秸秆粉碎机的粉碎刀、秸秆粉碎机 的链传动装置,并通过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了乡邻脱贫致富, 实 现了科技兴农。他的事迹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动了安阳! 创新来源于生活 张志清,今年64岁,有两个儿子,一家九口人。十二年前二儿 子得了一场大病,把本来平静、和谐的大家庭,拖进了贫困的泥潭。 五年间二儿子三番五次的住院, 花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亲戚朋友的 钱都借遍了,把安阳市的大医院和名医也都求遍了,二儿子的病仍没 有好转,于是他便卖了家产,带二儿子到外地求医。在郑州给儿子看 AAAAAA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病的日子里,老张为了节约每一分钱,有时一天仅吃一顿饭,甚至在饭馆吃人家丢弃的剩饭。经过他艰苦的努力,儿子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儿子得救了。 儿子的病逐渐好了,家庭的生活却越来越困难,怎么克服困难,勤劳致富的路在哪里,经过反复思考,老张瞄准了农业机械化这条脱贫致富的道路。在家庭经济很困难的条件下,2003年老张贷款6万多元买了全村第一台东方红牌的收割机,他望着成熟的麦田,抚摸着自己新买的收割机,决心从南方收割到北方,充分利用收割机来实现脱贫致富,心情十分冲动。但当他开着收割机在麦田收割时,发现收割机在低速〔每小时收割6亩〕时就出现漏粮,收割机加速收割〔每小时收割12亩〕时出现严重漏粮的情况,与农户产生纠纷,有不少农户要求赔偿,这一年不但没有赚到钱,还赔进去3000多元。 为解决收割机漏粮,特别是在高速收割时严重漏粮的问题,老 张找到收割机生产厂家,厂家派了技术员到现场解决问题,但经过反 复试验,仍没有能够解决漏粮问题。老张面对收割机反复的琢磨,他 感到漏粮的事不是小事,是关系农业增收的重要环节,必须想方设法 的解决。厂家不能解决,他自己也要解决这个问题,但要解决一项收 割机生产厂家都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谈何容易,他缺少理论知识、 机械设计知识和机械加工设备,他有的是一股专研的干劲和面对困难 不服输的精神,不懂理论,他就从实践开始,每天在地里跟着收割机 看,仔细琢磨收割机的每一步动作,为解决漏粮问题,他说服了两个 儿子,共同参与研究,他带头走访收割机能手,查阅资料,制定方案, AAAAAA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研究收获清选理论,结合自己几十年来的农村打麦、扬场的经验,从土方法到洋方法,进行了无数次试验。从夏天到冬天试验一直没有间断,有一次天气特别冷,气温降到零下5度,收割机无法启动,他就架起大锅,烧开水往发动机水箱中加开水,收割机发动起来后又找来麦杆做实验,村里人都笑着说:“老张是不是穷的神经有毛病了,大冬天开收割机弄啥?想割麦挣钱还不到时候。〞老张说:“不是,我想把漏粮的毛病给治好!〞有的说:“那毛病你能治好?厂家工程师都治不好你能行?〞也有的说“哼!他能治好,公鸡都会下蛋了,才开三天收割机就想治漏粮?不出去挣钱,胡出弄个啥!〞面对热潮冷讽,他没有退缩,毅然带着儿子们做实验,做风向实验,做振动实验,做别离实验,每一个细节都要做,根据试验结果对收割机进行了改装。但到第二年收割机一下地,仍旧漏粮。面对失败儿子们都闷了头,谁 也打不起精神,但老张并不灰心,一个将近60岁的老人,大热天钻进狭窄的筛箱里,重新查找原因,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进出筛厢时肚皮被刮得都是血迹,加上麦毒疼痛难忍。老张就这样反复进行试验,制定多套方案进行改装,经多方案的反复比拟,终于发现有一套方案实施后收割50米不漏粮,但收割80米后又开始漏粮,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把收割机开回家继续改良,终于摸索出收割机不漏粮的规律。为寻找收割机不漏粮的规律,他曾经两次受伤,其中一次伤在脸上,血流满面,差点伤了眼球,经医治缝了五针,但第二天他不顾伤痛又继续进行实验。 试验成功后,他需要检验改装的效果,答复收割机经改装后的 AAAAAA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小麦损失率是多少,和未改装的收割机比拟有什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