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历史回顾、机遇挑战与对策举措
?
? ?
?
?
?
?
?
?
?
? ? ?
?
?
?
?
?
郑州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位居中国经济腹地,古代被称为“天地之中”,今天被称作中部核心。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郑州具有贯通东西、连南结北的枢纽和战略支点作用。2016年底,国务院在批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开启了郑州向全国乃至全球城市体系中更高层级城市迈进的新征程。这是历史郑州的地位回归,也是时代郑州的使命担当。
一 历史的回顾
郑州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5300年前,这里便夯筑起了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版筑城池。4100年前,这里就构筑起了中国第一个一统王朝夏代的王都。3600年前,这里建起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都市——商代都城,并以它为核心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城市群。此后,郑州历尽沧桑,至20世纪初,竟沦落成一个城区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仅10多万人的小城。随着京广、陇海铁路的建成并在郑州交汇,郑州复兴梦开始萌动,但连年的军阀混战、日本侵华战争等,使郑州刚刚呈现的发展势头昙花一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郑州翻开城市发展的崭新篇章,短短70年,一个衰败小城迅速崛起,变为一个特大型城市,成为中国现代城市发展史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一)以工业发展为主导的奠基时期(1950~198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郑州经济社会基础十分薄弱,全市生产总值9040万元。工业仅有豫丰纱厂、明远电灯公司、华兴厚铁厂等几家小工厂,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大部分以手工劳动为主,工业总产值2391万元。市内交通靠的是20余辆黄包车。历经1950~1952年的三年恢复,郑州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投资兴建了郑州火电厂、新密煤炭公司、郑州纺织机械厂、郑州酒精厂等国营工业企业,全市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52年全市生产总值1.80亿元,比1949年翻了一番。工业企业发展到104个,工业总产值9245万元,比1949年增长2.9倍。在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下,郑州被确立为全国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并于1954年成为河南省省会。“一五”时期,郑州全市工业基本建设投资3.2亿元,新建扩建了第二砂轮厂、郑州水工机械厂、郑州油脂化学厂、郑州卷烟厂、郑州自来水公司、郑州热电厂等65家工业骨干企业,建设了郑州国棉一、国棉三、国棉四、国棉五纺织厂,成为全国重要的棉纺工业基地。1957年全市工业企业达345个,完成工业总产值3.96亿元,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67亿元,财政收入1.26亿元。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郑州强力推进工业建设,建成了郑州铝厂、郑州电缆厂、郑州国棉六厂、郑州印染厂、郑州车辆厂、郑州柴油机厂、郑州粮食机械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奠定了现代郑州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基础。又经过“三五”“四五”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到198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8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8亿元,常住人口增加至450万人,迅速成长为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中等城市,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二)以流通改革为主导的突破时期(1980~2000年)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对郑州再认识”的基础上,郑州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性商贸中心的发展战略。于是,郑州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零售商场,形成了以二七塔、碧沙岗、花园路三个一级商业群为龙头的零售商业服务网络,从而使郑州成为中原地区名副其实的消费购物中心。进入90年代,国家开始深层次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并确定在郑州试点。1993年5月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形成了期货、远期现货和即期现货三位一体的市场格局,其远期现货和期货交易形成的“郑州价格”,成为中国粮食产销的指导价格。一批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在郑州建成,郑州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证券市场、产权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等日益活跃。随着郑州成为国内商品交易最活跃、最集中的城市,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投资环境出现了,地处内陆的郑州对外开放步伐开始加快。2000年,郑州市国民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26.81亿元上升到728.38亿元,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地方财政收入由1980年的4.18亿元上升到46.01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上升到第12位,郑州跻身全国“综合实力50强”的行列。
(三)以重铸格局为主导的飞跃时期(2000~2017年)
进入21世纪,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开始将目光转向拉大郑州城市发展框架、培育新的增长点,催育郑州产业升级、做大做强的更高坐标上。2000年6月,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在郑州市调研时指出:一定要增强郑州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全省城市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