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月亮相关知识。 2.通过快速阅读,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3.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月亮相关知识。 2.通过快速阅读,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1、速读法。?2、讨论法。?3、多媒体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月亮上的足迹》相关资料积累卡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 ) ( ) ( ) 观 测 椭 圆 铁 锹 ( ) ( ) ( ) 海域 畅谈 溅 落 ( ) ( ) ( ) 里程碑 昂首挺立 遥遥在望 2.关于月亮的诗词名句 3.有关“月”的成语 4.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5.月球知识知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嫦娥奔月》沙画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并检查预习 三、月亮相关知识展示交流会 1.小组为单位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小组代表用大屏幕展示。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3.教师大屏幕展示关于月亮的诗词、有关“月”的成语、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月亮的别称、 月球知识等资料。 四、活动一:寻读足迹 1.速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按什么顺序写的?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时、地、人、事)。 要求:画出与登月全过程有关的文字。 速读方法:①集中注意力,默读。②不回视, 不逐字阅读。③抓住关键点阅读。 2.作者在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有的将时间精确到了秒),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十分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体现本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3.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五、活动二:寻说足迹 要求:假如你就是航天英雄阿姆斯特朗或奥尔德林,请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你在登上月球时的所见所做所感。 温馨提示:合理运用文中描述性的语言、议论性的语句。 六、活动三:寻访足迹 假如你以实地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凯旋的航天英雄,你会问哪些问题? 要求:分组设计,汇总演示 七、活动四:拓展延伸 1.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四十五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未停止过。那么,你知道我国最近有哪些探索宇宙的壮举吗? 2.大屏幕展示 八、布置作业: 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像,写一段不少于二百字的短文。   假如再过十五年,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年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月亮上的足迹》练习题 1.这是一篇         ,真实记录了                  。没有过多的      和      ,但字里行间,读者能体会到登月成功后,作者透露的      之情,以及作者对于人类           的赞叹。 2.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3.根据课文介绍的登月知识,选出错误的一项(  ) A.宇航员的氧气袋中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氧气,不能长时间呆在月球上。 B.人类登止月球的准确时间是1968年7月21日。 C.月球在离地球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 D.首次登上月球的三位美国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4.“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 ⑴1969年7月的拜访月球,是人类向探索太空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宇航事业一块新的里程碑。 表达方式: ⑵“土星五号”开始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 表达方式: 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 表达方式: ⑷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表达方式: 6.文中出现表现时间的数词,有的甚至精确到秒,作用何在? 7.“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这句话连用三个“预定”有什么作用? 8.选词填空: ⑴他们终于代表全人类(  )了月球,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A.登上  B.拜访  C.征服  D.考察 ⑵他们(  )来到发射架下,乘下电梯,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