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活动二:寻说足迹 1.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 (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3).树立登月纪念碑 (4).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 月面上的激光反射镜,用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精确距离 月球车天线将摄影机的影像讯号传回地球 安装在月面上的月震仪 (5).插上美国国旗 (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活动三:寻访足迹 假如你以实地记者的身份去 采访凯旋的航天英雄,你会问哪 些问题? 要求:分组设计,汇总演示 活动三:寻访足迹 要求:假如你以实地记者的身份其采访凯旋的航天英雄,你会问哪些问题? (分组进行问题涉及,汇总演示。) 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这时对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思考:这样一个庞大的登月计划是 如何实现的呢? 起因:美苏掀起太空科技竞赛1961年4月12日,发生了一件令美国人恼怒的事: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刚从床上被叫醒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知道消息后十分震惊,因为这表明苏联在航天技术上已领先美国一步,也就是说在科技竞赛中美国处于劣势了。为了迎接苏联人的太空挑战,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美登月计划出师不利,几经波折1961年5月,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宣布要在此后1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 为了登月,美国航天局以1965年和1966年的两次“双子座”计划作为铺垫,为登月提供了至少3方面的关键经验:长时间太空飞行、太空行走和飞船对接。在此期间的一些无人探测项目也为登月作了准备。 但“阿波罗计划”出师不利。1967年1月,阿波罗1号飞船发射台起火,3名宇航员遇难。美国航天局不得不重新设计飞船,提高安全系数,整个计划也因此耽搁。 阿波罗11号终成功登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968年10月到1969年5月,阿波罗7号至阿波罗10号飞船,先后测试了改进后的飞船系统组件。阿波罗10号飞船在环月球轨道上成功飞行,为载人登月扫清了障碍。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在月球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同年7月24日,这艘飞船载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此后,美国又实施了6次在技术方面更复杂的探月活动,其中除阿波罗13号飞船未能按计划登月外,其他几次都获得成功。“阿波罗”计划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活动四:拓展延伸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四十五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未停止过。那么,你知道我国最近有哪些探索宇宙的壮举吗? 中国载人航天知多少 我国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与 “天宫一号”进行空间交会对接 注音并解释。 嫦娥奔月 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后羿的妻子,她因为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 嫦娥奔月代表了我国古时人们对神秘月球的无限向往。 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1.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了解月亮相关知识。 2.通过快速阅读,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3.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观测 椭圆 铁锹 海域 畅谈 溅落 里程碑 昂首挺立 遥遥在望 cè tuǒ qiāo yù chànɡ jiàn bēi ánɡ yáo 朱长超,1944年生,上海人,当代科普作家,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 主要著作有《思维的历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