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七古代诗歌鉴赏题点对点练21品味语言鉴赏手法(含2018高考真题)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七古代诗歌鉴赏题点对点练21品味语言鉴赏手法(含2018高考真题)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七古代诗歌鉴赏题点对点练21品味语言鉴赏手法(含2018高考真题)
题点对点练 21 品味语言 , 鉴赏手法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完成第 (1)~(2) 题。
雪夜感旧 ①
陆 游
② ③ ④
江月亭 前桦烛 香 , 龙门阁 上驮声长。
⑤ ⑥
乱山古驿经三折 , 小市孤城宿两当 。
晚岁犹思事鞍马 , 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 , 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①本诗作于 1197 年 , 陆游 73 岁 , 闲居山阴。②江月亭 : 在今四川广元。③桦烛 : 用桦树皮作的
烛。④龙门阁 : 在今广元市北。⑤三折 : 即三折铺 , 在夔州 ( 今重庆奉节 ) 至梁山 ( 今属四川 ) 道中。⑥
两当 : 今甘肃两当县。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 , 不合适的两项是 ()
A. 首联描述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 , 桦烛的香气和宛转的驮声交叉回荡 , 创办出悠长绵长的境地。
B. 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 , 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走的岁月 , 刻画了他为筹办抗金而不辞勤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 , 以时空的变换串连起一幅幅画面 , 映现了诗人的生活状况 , 为下文抒情蓄势。
D.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金锁子甲 , 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 , 现在只能委身尘埃 , 诗人借此表达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
E. 后四句与上文比较较 , 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感情 , 特别是末句 , 写诗人灯下独坐 , 老泪纵横 , 既点诗题 , 又响应首句。
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 , 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第 (1)~(2) 题。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嘏
宅边秋水浸苔矶 ①, 日日持竿去不归。
杨柳风多潮未落 , 蒹葭霜冷雁初飞。
②
重嘶匹马吟红叶 , 却听疏钟忆翠微 。
③
今夜秦城 满楼月 , 故人相见一沾衣。
注①苔矶 : 水边突出的长满青苔的岩石。②翠微 : 葱绿的山色 , 泛指葱绿的山。③秦 城 : 长安。
(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剖析 ,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 “宅边秋水浸苔矶”描述了住处旁边秋水浸润苔矶的状况 , 既点了然季节特色 , 又衬着了一种凄
清悲凉的气氛。
B. “日日持竿去不归”是虚写 , 回忆了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状态 , “持竿”表现诗人生活的悠闲 , “去
不归”表现诗人对持竿垂钓的喜爱。
C.“重嘶匹马吟红叶”使用拟人的手法 , 意思是马的嘶鸣也许是在吟唱红叶的美好吧 , 诗人以此表
现对家乡风光的赞美之情。
D.“却听疏钟忆翠微”是对故乡风光的回忆 , 意思是诗人听到钟声忆起了故乡 , 还有那满眼的葱绿
欲滴的山色。
(2) 本诗颔联素来为人称道 , 请简要赏析。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 完成第 (1)~(2) 题。
晚次湖口有怀 ( 节选 )
刘长卿
帝乡 劳想望 , 万里心来往。
鹤发生扁舟 , 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 , 昼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 , 纷纷落无数。
(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 , 不合适的两项是 ( )
A. 诗人夜晚在湖口这个地方住宿 , 看到秋天的湖光水色 , 心中有感而写下这首诗。
B. 首句是即景抒情 , 诗人从帝乡向远方眺望 , 想象自己将踏上长达万里的行程。
C.“鹤发”在祖先眼里象征年老 , “沧波”则是眼前的湖水 , 三、四两句的写法是实写。
D.诗句中的“扁舟”跟“今夜谁家扁舟子”“明朝发散弄扁舟”中的“扁舟”均指小船。
E. 大雁在秋天不分昼夜向南迁徙 , 发出阵阵叫声 , 让诗人难以入眠 , 增添了好多愁情。
诗歌的尾联耐人回味 , 请赏析其艺术奏效。
4. 阅读下面这首词 , 完成第 (1)~(2) 题。
玉楼春 白莲
王夫之 ①
娟娟片月涵秋影 , 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渐渐粉初匀 , 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 , 独拥檀 ②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 , 水碧天空清夜永。
注①王夫之 : 明末清初思想家。年轻时参加抗清复明斗争 , 失败后隐居山林 , 专注著述。②檀 : 红色。
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 , 不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一、二两句描述莲塘秋夜的寂静景色 : 弯月当空 , 低照池塘 , 波光闪耀 , 把读者带入一个月光水色
交相辉映的美丽境地。
B. 三、四两句描述白莲的清雅风姿 : 莲叶旺盛 , 恰如渐渐绿云 ; 莲花初绽 , 好似刚才匀净脂粉的佳丽 , 发散出阵阵馨香。
C.五、六两句描述白莲的孤独神情 : 荻花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