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园_《大米是怎么来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学前幼儿园_《大米是怎么来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领域 《大米是怎么来的》 活动目标: 1、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增强爱惜粮食的意识。 2、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及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 重点:了解水稻的生成过程。 难点:增强爱惜粮食的意识。 活动准备:大米种子、稻谷手工情景道具、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食物,引发猜想 1、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喜欢吃白白的大米饭吗? 2、扩散思维:大米除了可以蒸米饭,还可以做什么? (做米汤.米粉米酒大米饼等) 教师小结:大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观看图片学习动作,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 你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吗? 别看一粒米小小的,它从育苗到成为一粒米可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一起来学习农民伯伯种植水稻的方法。 3、生长过程:整地(整理土地让土地变得松软)、育苗(播种让种子发芽的过程)、插秧(排列整齐,留有空隙,才能长得壮长得好)、除草除虫(如果长草或生虫了破环稻谷农民伯伯就会除草喷洒农药)、施肥(为了让秧苗长得更好)、收割。 (学农民伯伯插秧、除草、施肥、收割等动作) (三)图片排序,增强爱惜粮食的意识 1、说说每张图片的意思(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收割)。准备不按顺序摆放的水稻生长过程的图片。 2、各组将图片按水稻生长过程进行排序。 3、请各组展示介绍,集体评价。 (四)分组操作道具,体验其辛苦劳动。 1、稻谷收获后是这种的,变成大米还需要给稻谷脱皮,我们学习了它的生长过程,现在来体验一下插秧、收割和舂米的过程。 男生组负责插秧,女生组负责收割,在操作中要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完成的小组排队等待舂米脱皮环节。 在劳动中给你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我们体验的时间短觉得好玩,刚才我观察到有的孩子在操作中站了起来,你想想农民伯伯们有很多的地要种植,他们要很长时间都在弯腰劳动,很辛苦。 讨论:大米来之不易,应当怎样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并爱惜粮食呢?教师小结:小小的一粒米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爱惜食物,杜绝浪费,实行光盘行动。 (五)、巩固知识,欣赏诗歌《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 《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 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 白花花的大米蒸出来。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 黄橙橙的谷子碾出来。 黄橙橙的谷子哪里来? 绿油油的禾苗长出来。 绿油油的禾苗哪里来? 忙碌碌的农民种出来。 《大米是怎么来的》学情分析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也是《指南》的指导思想,所以在开展活动之前要先了解幼儿的特点。首先,大班幼儿好学好问,求知欲强,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喜欢问“是什么”、“为什么”。他们总是在对周围世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本活动的导入环节,由实物大米与人们的关系引出课题----大米是怎么来的,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动着孩子们有兴趣去认识种子变成大米的过程。 其次,大班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理解事物内在因果关系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大米是怎么来的这个课题对于孩子们来说缺乏生活经验,整地、育苗、插秧、施肥、收割等过程对于孩子们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活动中, 充分利用图片和动图及插秧、收割、舂米等操作道具再现了大米怎么来的过程,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 最后,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但幼儿的知识和经验都是零散的,需要老师引领他们进行科学地梳理,帮助孩子们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孩子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水稻这类生长过程比较复杂的事物对于孩子们来说平常很少能接触的到,而且很多孩子还分不清楚大米和水稻的关系。因此,在本活动中,利用图片和道具归纳了大米是怎么来的完整过程,运用图片排序和动手操作,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丰富幼儿对大米的认知,进一步增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 本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力求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获得完整的大米是怎么来的经验,进一步萌发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辛苦劳动情感。 《大米是怎么来的》是选自山大版教师用书大班上册第四主题《金色秋天到》中的一节科学认知活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中指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现在绝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非常优越,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幼儿不知道“饭”是从哪里来的,即使知道的也只是说“饭是用米烧的”,那么大米是怎么来的呢?孩子们又不知道了,大多数孩子只是了解到:米是用稻子打出来的,而水稻又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可孩子们连水稻都没有见过又怎么能进一步了解呢?正是因为“大米”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太常见反而容易让人熟视无睹。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幼儿积极主动探索,我设计了《大米是怎么来的》这节科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