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古汉字是象形文字 ( 表意文
字)
汉字
上古汉字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 ,寓义于
形是其本质特征。 古汉语的词的本义, 很多是可 以通过对汉字的最初构形的分析理解来掌握的;
掌握了本义, 也可以进一步掌握从本义出发的引
申义。从而把一个词的几个义项系连起来。
如: “自”字,古文字象鼻形,本义是鼻子。 《说
文》: “自,鼻也。 ”“辠,犯法也。从辛,从自。 言辠人蹙鼻,苦心之忧。 ”“臭,味也。从自,从
犬。 ”
“鼻子”有开始、 本源之义, 如 “鼻祖”, 《方言》 卷十三: “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 生谓之首。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 ” 所以 “自”有开始、 本源义, 如 《韩非子 ?心度》: “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 ”(后代有 “渊源有自”一语。 )
由本始义又引申出由来、由头、缘由义,如 《礼记 ?中庸》: “知风之自。 ”注: “自,谓所从 来也。 ”
后来又语法化,产生多种意思和词性: 1.本来之义,如《论衡 ?问孔》: “人之生死自有 长短。 ”(副词)
2.自然、当然之义,如《史记 ?田单列传》:“即 墨人从城上望见, 皆涕泣, 俱欲出战, 怒自十倍。 ” (副词)
3.从之义,如《左传 ?成公二年》: “自今无有代
其君任患者。 ”(介词)
因形求义, 必须根据最早的字形。 这是是因 为,汉字的形体是不断演变的,后代的字形(今
文字)不能反映最初文字的构形意图。如“自”
字的隶书形体已经看不出鼻子的象形。 所以, 必
须学习有关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
找到最早的形体, 还得知道古文字构形的道 理。 上古文字形体的认识, 即它是用什么样的方
法构形, 代表语言中的哪个词, 其中有很多道理。 找到最早的形体, 还得知道它的造字道理, 才能
认识。造字的道理,古人总结了“六书” ,也叫
造字的原则。比如, “自”是象形, “从”、 “及”
是会意, “本”、 “末”是指事。如果没有学习古
人造字的道理, 就不能正确认识上古汉字。 所以
要学习“六书”。
写在古书中的字, 与写在字典中的字, 并不完全
是一回事。即,认识了字典中的字,并不等于就
一定知道古书中写的这个字是表示什么词, 是什
么意思,因为古书用字和古人造字是分别进行
的,处于不同时期,出于不同的人。其中有用本
字的,有用通假字的。比如, “庄公寤生”,照着 “寤”的本义讲,就成了“寤寐而生” 。这就要
学习通假的知识。古代字少,后代字多,其中很
大部分是文字的分化造成的,知道文字的分化,
可以了解很大一部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所以,
要学习古书用字的有关知识。
二、汉字形体演变的三个问题
(一)隶变
所谓隶变, 是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 是
汉字由古文字演变为今文字的一次质的飞跃。 隶
变抛弃象形特征, 用笔势代替笔意 (用书写符号 代替描绘符号) ,失去构形理据。
隶变实现文字的符号化; 实现符号的简单化, 便
于书写;奠定了实用汉字的基本形体。
隶变改变古文字形体为今文字的几种手段( “手
段”是后人总结的,不是事先定好的)
1.用一个新的构件取代篆书中的不同构件(粘 合和混同) 。
2.将篆书中的同一构件形态分异成不同的构件 形态。 (分化)
3.省变篆书繁复的结构和笔画(省略与改变)
4.偏旁变形
5.别构一体
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作用:
隶变使汉字形体彻底摆脱了古汉字象形、 象意的
桎梏,冲破了篆书线条结构的严密裹刺的纠缠,
由“描绘”符号一变而为“书写”符号,面目焕
然一新、简洁明快,能更好地适应毛笔的性能, 便于书写,大大提高了汉字作为汉语工具的功
效。直到今天,两千我年过去了,实用中的汉字
形体(指文字构形) ,从总体上看,并没有发生
根本性的变化。 由此可见, 隶变在汉字发展史上
确实是一次质的飞跃, 所以人们把它看作是古今
文字的分水岭。
(二)讹变
讹变是指汉字形体在演变过程中, 由于误解 字形或为着书写的方便而破坏原本表义结构的
变形。
讹变造成了字形与字义的乖戾, 丧失了构形的理
据。
讹变是个别字的现象, 无规律可循, 在汉字形体
演变的每一阶段都发生。
原因:
1.因形体相近而致误。
2.因割裂象形性笔画而致误。
3.因增加装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历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总汇.docx
-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docx
- 两百字运动会广播稿.docx
- 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ocx
- 两分钟大学生自我介绍范文.docx
- 两分钟英文自我介绍.docx
- 两个“耳朵”不一样----双耳旁.docx
-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的教学反思.docx
- 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1).docx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设计.docx
- 上海2015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安全工作重点考试试卷.docx
- 上海2015年保险销售人:风险单位模拟试题.docx
- 上海2015年电机装配工:电机嵌线考试题.docx
- 上海2015年上半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女性一生各阶段生理特点(妇产科学)试题.docx
- 上海2015年下半年土地估价师《基础与法规》知识:合伙企业法模拟试题.docx
- 上海2015年下半年注册建筑物理与设备考试要点:热考试题.docx
- 上海2015年中级绿化工审核考试题.docx
- 上海2016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土方工程前调查和勘察工作考试题.docx
- 上海2016年安全生产法内容:国家重点奖励的行为考试试卷.docx
- 上海2016年上半年A类信息安全员考试题.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