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语文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河颂》语文教案 《黄河颂》语文教案15篇 《黄河颂》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溢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同学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边倾听《捍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迸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黄河颂》语文教案2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歌词所表达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揣测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安排同学课前查找有关黄河影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3、老师也收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准备VCD《黄河颂》。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我们的祖先起源于哪里?   (生答:黄河)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质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广博的胸怀,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学习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感性认知   师生相互交流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的影视图像资料。   小结:通过刚才欣赏的黄河影视图像资料,我们一同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广博,厚重,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面对黄河,唱出了我们心中的颂歌。   三、朗读交流   1、同学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师生一起讨论,明确此诗朗读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高昂自豪。   ⑵节奏: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伟大、坚强   2、播放VCD《黄河颂》,听名家范读。   3、小组合作,合作朗诵:鼓励同学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激发同学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同学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小结: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黄河颂》,探究黄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词局部可以划分为几个小节?   提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2、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发祥地;捍卫国土;伟大力量   3、全诗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提示:自然、地理、历史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保家卫国。   5、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五、再次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同学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黄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华民族,用她那宽厚的臂膀庇护着神州大地,用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黄河,让我们以你为典范,团结进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强国之林而努力学习。   【板书】   1、历史贡献   2、军事地位   3、激励作用   【课后反思】   由于此诗的创作年代久远,加之抗日的特殊背景,增加了此诗的理解难度,为此我在课前安排同学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影视图像资料。在课堂的交流中拓展着同学的视野,激发着同学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在与同学明确此诗的朗读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朗读交流,从感性上感染同学,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同学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同学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合作探究黄河的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在此基础上再次吟颂黄河,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

文档评论(0)

133****34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