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与学问》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怀疑与学问》教案 《怀疑与学问》教案 《怀疑与学问》教案1   内容预览:   第17课《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   【教学构想】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因此,我想从议论文教学的结构人手,既注重课文的整体把握,又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使两者得到统一,从而使传统教法与教学创新得以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因此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布置阅读思考题   思考题一: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思考题二: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思考题三: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思考题四:文章用了哪些议论方法?   (此环节指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三、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合作探究,考虑思考题的回答(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领会作者的观点,这一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自由解读文本,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以平等对话的形式加入学生的学习讨论过程中。)   四、师生共同讨论并归纳   1.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分论点:   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之后,第3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先从消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自然段再从积极方面进行论证。第6自然段首句是承上启下的递进复句,精当地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而前一方面的论述,又分为两层来论证中心论点:第3、第4自然段先说对传说要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这种证据有时又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而这种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亦即怀疑;第5自然段扩展开来,又提出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小论点。这样,本文议论的内容从对于传说的怀疑,进而扩大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意义,进而转到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层层深入论证,对怀疑精神在做学问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做了全面而精当的阐述。   (在此环节中,尤其要注意鼓励学生。此外,在评价时我们应采用多种方法,比如说让学生自评、互评等,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也更能投入到学习中去。)   2.试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请学生各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板书,评出归纳准确、简洁的学生,增加学生自学的兴趣。)   讨论并归纳:   ①事实论据: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c.听说腐草为萤。   d.戴震善问的例子。   ②道理论据:   a.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c.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3.请编写本文的阅读提纲,并请同组互评,选出优秀的提纲板书。   (这个步骤有利于学生梳理文章,理清思路。)   四、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论点、论据

文档评论(0)

133****34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