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卢新华:伤痕文学注定是短命的
1978 年初, 24 岁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卢
新华写出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伤痕》 。他将自己的作品交给
朋友和老师阅读,反响平平。之后,在一次班级策划的墙报
上,卢新华贴出了这篇小说。令他毫无思想准备的是,在复
旦校园,这篇小说被迅速传抄。墙报栏前人潮涌动。 这
年 8 月 11 日,在反复酝酿和修改以后, 《文汇报》冒着一定
的政治风险,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这篇 7000 余字的学
生作品。因为《伤痕》 ,当天的《文汇报》加印至 150 万份。
一夜之间, “卢新华”这个名字为国人所熟知, “伤痕”一词
很快成为追溯“文革”记忆的文学思潮的名称, “伤痕文学”
也经由这篇小说发轫、命名。 这位务过农、当过侦察班
长的老兵,刚刚从柴油机厂的油漆工转变成大学生,从此被
写入当代文学史。他很快成为“文革”后第一批加入中国作
家协会的会员、文代会代表……《伤痕》之后,他写过十几
个短篇和一个名为《森林之梦》的长篇。 “都被《伤痕》的
光芒掩盖住了,没有引起什么反响。 ” 赌场里面看佛经
大学毕业后不久,卢新华辞去《文汇报》记者一职,下海经
商。 1986 年,在当时的“出国热”中,卢新华去了美国,用
两年时间,攻下加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在美国的卢新
华经历了事业和生活的多次起落。他跟人合伙开过公司,也
曾做过金融投资, 但都不成功。 学生时代, 他就曾靠在有 “小
巴黎”之称的小镇西木村踩三轮车补贴家用,后来一度在拉
斯维加斯的赌场以发牌为生。 “实际上,我在美国的生
活并没有文字描述的那般悲情。你要知道,那个时候在加州
大学附近的旅游区踩三轮车,对学生来讲是一项颇为划算的
工作。 ‘小巴黎’一到周末就封锁道路,只有三轮车才能通
行,干这份工作的人几乎是清一色的来自我们学校的大学
生,而且基本上都是白人。 他们踩三轮车固然也是为了挣钱,
但好像更是为了锻炼身体,所以,他们干起活来通常都笑容
满面,风度翩翩,一举手,一投足,一声吆喝,姿态也很优
雅,因此我渐渐地也爱上了这一行。既然做一个中国人心目
中的三轮车夫我也不以为意了,我觉得再也没有什么放不下
的东西了。” 凭着踩三轮车赚出来的生活费,卢新华拿
到了硕士学位,把妻子和女儿从上海接到了美国。不久,第
二个孩子和第三个孩子相继出生。 7 年赌场发牌手的生
活,也不像国内想象的那么凄凉。 “在美国做发牌手,要读
专门的职业学校,拿到资格证以后才能上岗。工作轻松,且
收入不错。”当时卢新华在金融、期货和股票生意上赔光了
所有积蓄,必须以“短、平、快”的方式补回损失。 “上海
《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我,初稿中曾说我去赌场发牌是为了
丰富创作阅历。我说这不对,我去赌场发牌主要是为赚钱,
因为我需要养家。但我的确喜欢从赌桌上看人生。民间有句
俗语,叫‘赌桌上选女婿’ ,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品性尽管平
时不容易看清,但一到赌桌上,因为有切身利害冲突,很容
易就会暴露出来。 ” 每个 GAME
文档评论(0)